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学术争鸣
 

马王堆医书价值漫谈


 

\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提出“两重证据法”的治学方法,意为运用“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现)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对古代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此言不虚,近代以来,许多的考古发现都成为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的契机,比如甲骨文、敦煌学等。
 

       医学史的发展同样从考古发现中获益匪浅。近代以来,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其中涉及医学的文献数量也颇为可观,对于认识古代医疗情况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尤其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出土的医学文献最具有特殊的价值。

       提到马王堆,许多人都会立刻想到那具历经2000余年,依旧保存完好的女尸。其实,对于马王堆的价值并不止于女尸。当时,马王堆先后挖掘出了三座汉墓,女尸是一号墓的墓主,在其余两座汉墓中,也都有重要的考古发现,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 多件,为研究汉初社会生活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       

       其中,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批与医学相关的资料。这批医书分别书写在大小不同的5张帛和200支竹木简上,出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经过修复,总字数有3万字左右,其中能够辨别的字大概有23000字。原书都没有名字,为了便于识别,研究整理人员根据内容为其命名,包括《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导引图》、《胎产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从内容来看,涉及的医学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方剂、脉学、导引气功、经络、房中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那么,这些文献对医史研究究竟有何特殊的意义?

       这需要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结合在一起来分析。众所周知,在马王堆医书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由于早期医疗实践的记载非常少,而《内经》在医学理论上却体现出了高度的成熟,以至于令人怀疑在当时的医学实践基础上能否产生这样的理论。所以许多学者在判定《内经》的成书年代时,往往将其时间放在东汉甚至更晚,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就掌握的资料来看,当时的医学实践基础上,还不足以产生《内经》这样的医学理论巨作。

 

       马王堆医书的出现则极大地弥补了秦汉时期医学实践情况的不足,证明了《内经》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建立在长期医疗经验与实践基础之上。马王堆墓葬时间可以确定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也就是说,这些医书的成书时间一定不会晚于这一时间节点。虽然尚不能就此断定这些医书的成书时间一定比《内经》要早,但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医疗内容来看,足以表明在秦汉时期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地步,完全能够产生《内经》这样的集大成式的理论巨作。
 

\

       比如《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保健功法的彩色帛画。所谓导引,是古代一种以呼吸配合躯体运动的运动保健方法,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在古代颇为流行。马王堆的这幅帛画高50厘米,长约100厘米,上面绘有各种形态的导引人物图44幅。有些是标注有病名的导引图,可知此类导引术式是用于治疗相应疾病的;有些则是题有动物形象的导引图,具有仿生学的意义;有些则为器械运动的图像,图中人物都手持器械进行导引活动。
 

\

 

       又如《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早的医学方书,全书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5/6部分。每方皆以疾病作为篇目标题,与后世方书体例相同,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少则一方、两方,多则20余方,共存医方总数283个。涉及的疾病绝大多数为外科病,其次为内科疾病,还有少量妇儿科疾病。书中所记载的治疗方法,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蒸气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当然也是当时医疗水平发达的标志之一。此外,该书还收录了药物247种,其中有将近半数是中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没有的,可说真实地反映了秦汉时期的临床医学和方药学发展的水平。
 

\

       再如《足臂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该书与其余四部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同抄在一幅长帛上。《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描述了人体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所主疾病和灸法。如果将这些内容与《灵枢》中相关内容进行对照,除了比《灵枢》中所云十二经脉少一条厥阴经外,其余内容大体相似,甚至文句都有不少相同之处。而且所述经络循行方向以及主病病候,要比《灵枢》简略,因此不少学者都认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可能是《灵枢》中相关内容的祖本。

       除了这些医书之外,实际上,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还有不少与医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出土的香囊、枕头和熏炉中发现了十余种中草药,被认为是现存较早的中草药实物。这些药物包括茅香、佩兰、辛夷、高良姜、桂皮、花椒、杜蘅、姜、朱砂等。除了朱砂之外,其他药物多具有挥发性,气味芬芳,在古代既有辟邪、祛毒的民俗用途,也具有芳香去湿、通气健脾、防腐杀菌等医疗保健的功效。所以,马王堆女尸之所以保存完好,恐怕与这些中草药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关系。(章原)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