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出版
1979年9月,王绍曾先生编选的《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由山东大学印刷刻蜡版油印,原书封面署名“编选者:山东大学图书馆王绍曾;纂录者:山东大学一九七八年语言研究生;校订者:北京大学阴法鲁,南京大学程千帆,山东大学殷孟伦、殷焕先”。2024年,由杜泽逊先生主持整理的《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使得该书在45年后得以正式出版,嘉惠学林。
7月27日,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新书发布会举办。杜泽逊先生在发布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详细阐释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的前世今生。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的编选者是王绍曾先生。王绍曾(1910年—2007年),字介人,江苏江阴人。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助张元济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山东大学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工作,1983年任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著有《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主持合作《山东藏书家史略》《渔洋读书记》《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山左戏曲集成》《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山东文献书目》,主持整理《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等。
现场,杜泽逊介绍了其导师王绍曾先生的生平以及该书的编选背景、整理经过和学术意义。杜泽逊说,当年王绍曾先生之所以会自己编选《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是因为彼时高考恢复不久,学校没有教材。
王绍曾先生编选的这本《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选录刘向《战国策叙录》至胡适《校勘学方法论》共70篇有关古籍目录、版本、校勘的文章。书分三辑,第一辑以目录序跋为主,第二辑以版本、校勘序跋为主,第三辑为配合前两辑所选序跋。选目精当,注重实际,堪称研习古籍的津梁。编选时曾征求过顾廷龙、程千帆、冀淑英、金克木、张舜徽、赵景深、徐复等著名学者的意见。
杜泽逊说:“1979年山东大学印刷厂刻蜡版油印出来之后,当时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先生就跟王绍曾先生说要将其正式出版,王先生认为如正式出版还须复核原书并加注释,没想到此后王先生一直十分繁忙,直到去世也没来得及做这件事情。”
从2019年开始,杜泽逊开始组建团队、主持整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历经五年,该书终得出版。杜泽逊说:“王先生当年曾说若正式出版此书须复核原文,那时原文还是单一来源,我们现在则可以参考多个版本,书中每篇我们都写明白了这篇的整理过程是以哪个版本为底本,以哪些版本为校本,如果有改动的地方,则附一则校勘记。得益于尼山学堂和校经处诸君的通力合作,精选底本、校本,审慎校勘,精心标点,《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终于出版,既了王先生心愿,也为文献学的教学、科研、编辑工作提供了一本有用的书。这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杜泽逊先生是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兼主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文)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中杜泽逊先生还结合《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的“诞生过程”简要介绍了我国古籍整理的历史和现状,让现场读者受益匪浅。
来源:新黄河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