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连环画
 

髹饰之美丨香熏画壁光如漆——漆绘

 

  中国古代的漆绘髹饰艺术的渊源可追溯至久远的先秦时代,调入色彩成为色漆并被用作彩绘髹饰的装饰材料之一,逐渐在漆器的表面装饰上形成了越来越受欢迎的各种彩绘技法。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其《髹饰录》一书“乾集”的“利用”中列有专门用于描绘漆画的画笔,并称之为“春媚”:“即漆画笔。有写象、细钩、游丝、打界、排头之等。化工妆点,日悬彩云。”杨明补注谓:“以笔为文彩,其明媚如化工之妆点于物,如春日映彩云也。日,言金;云言颜料也。”由此可见,“漆绘”髹饰的变化多端,绚丽多姿。
 

北魏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部分) 约80厘米 宽约20厘米 山西省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山西省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北魏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部分),每块约80厘米 宽约20厘米 山西省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山西省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日本飞鸟时代 玉虫厨子·舍身饲虎图(局部)

  《髹饰录》中并没有专门列举“漆绘”的界定,但有“漆画”的条目。在该书的“坤集”中有“描饰”门列有“漆画”条,作者黄成谓:“即古昔之文饰,而多是纯色画也。又有施丹青,而如画家所谓没骨者,古饰所一变也。”杨明注曰:“今之描漆家不敢作。近有朱质朱文,黑质黑文者,亦朴雅也。”在“漆画”条之外,“描饰”门中还列有“描金”条,“描漆”条,“描油”条,还有“描金罩漆”。“描金”与“描金罩漆”已有专述,此处不作赘述。此二条其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了颜色是金色上,而此处所谓“漆绘”主要指各种彩色的描绘,因而主要就是指“漆画”“描漆”和“描油”工艺。

  所谓“描漆”,《髹饰录》称之为:“一名描华。即设色画漆也。其文各物备色,粉泽烂然如锦绣,细钩皴理以黑漆,或划理。又有彤质者,先以黑漆描写,而后填五彩。又有各色干着者,不浮光。以二色相接为晕处多,为巧。”杨注曰:“若人面及白花、白羽毛,用粉油也。填五彩者,不宜黑质,其外匡朦胧不可辨,故曰彤质。又干着,先漆象,而后傅色料,比湿漆设色,则殊雅也。金钩者见于斒斓门。”当中也提到了“油”,因而“描油”其实跟“描漆”相类。《髹饰录》中“描油”条谓:“一名描锦。即油色绘饰也,其文飞禽、走兽、昆虫、百花、云霞、人物,一一无不备天真之色。其理或黑、或金、或断。”杨注曰:“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古人画饰多用油,今见古祭器中,有纯色油文者。”由此可知,二者只是用“漆”还是“油”的差别,而后者所表现的颜色会更鲜艳,但色泽的维持不会十分恒久。

  从《髹饰录》的相关描述来看,“描漆”较“漆画”在漆色上更显缤纷。以各色彩漆描绘图纹的髹饰表现早在先秦时代便已流行,如在战国时代的南方楚地发现的各种漆器。在图纹设计上,流行菱形纹、方块纹、三角纹等装饰以及各种夔纹和龙凤纹等,漆色多见采用朱、黑、黄、蓝、绿、褐等色,其中朱、黑色最多,绝大多数漆器都以黑色为地,以红色描绘花纹。到汉代之时,更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漆器装饰为代表。许多漆器上带有彩绘装饰,或以红漆为地,或以黑漆为地,再以褐、绿、灰色漆描绘各种云、龙纹及各色几何形图案。在“漆绘”上最为经典的,则可要数1966年发现于山西大同石家寨的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中的人物故事题材的彩绘描漆屏风。该墓中总共出土了五块较为完整的彩绘漆屏风,以木板制成,先遍涂漆然后作画。屏风两面皆有画,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向上一面保存完好。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太似、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和春姜女立像;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捷妤辞成帝同乘辇故事。这件漆屏风继承了战国秦汉以来的漆画传统,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色彩富丽堂皇,图像生动别致。

  在“描油”方面的早期经典代表,则有标志着日本飞鸟时代漆艺最高杰作的法隆寺玉虫厨子。厨子即佛龛,该佛龛因其装饰有玉虫之翼而以之为名。此佛龛为日本“入母屋造”的宫殿造型,以方形须弥座为基底,宫殿之柱上有唐草飞鸟花纹之金铜透雕,其下嵌有许多玉虫之翼,其上之瓦系铜板所造,构成行基葺。龛之内侧有千尊佛,上贴金铜板。绘画之底色以黑漆为主,而以朱、绿青、黄土等颜色描绘线条。宫殿部之门扉有菩萨像与天部像,背面附有多宝塔供养图。下端须弥座之正面绘有舍利供养图,右侧面绘有舍身饲虎图,左侧面绘有施身闻偈图,后面绘有须弥山。且在同一图中另绘有他种画面,以表示时间之流动。此种种绘图样式可看到中国六朝时代佛教绘画的特色。其描绘画技法即以油绘、密陀绘为主。所谓“密陀绘”,是用密陀僧(一氧化铅,即黄丹)调油绘制漆绘纹样,这种化合物能起加速干燥的作用。“密陀绘”由中国所传入,用于表现多种浅谈的色彩效果。往后,日本的漆艺界一直对以“描饰”为主的“漆绘”情有独钟,至今对“漆绘”的制作依然保持着突出其独特装饰魅力的追求。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教授)
 

来源:《美术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