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读书如饮水 冷暖自知

 

\

       萧抡谓曾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古时,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也只有书。如今网络发达,想找任何资料以及书籍,或许敲几下键盘就行。

       对于纪程只读纸质书,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矫情,电子书更方便,非要拿本纸质书才能读?其实,对于纪程,读纸质的书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是感觉,是习惯。

       记得曾有一个科幻故事中提及,在未来的世界,人们不需要再吃各种饭菜,只需一个药丸就可维持生命。那么,我们愿意每日吃大餐,还是一个药丸?在纪程的心里,纸质的书是大餐,而电子书或许只是一个药丸。

       苏轼曾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句至今仍为读书人或学者用以自励,读书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原始时期的人们采用绳结或者简单的符号记事,至商周人们多把文字刻于兽骨、器皿、动物毛皮上,后慢慢又兴起了竹简、丝帛,造纸术发明后,纸质的书到了如今,又受到了新的挑战,电子书开始盛行。

       刚过而立之年的纪程,酷爱读书,朋友戏称之“纪大学士”。他说,读书是一种享受,夜晚读一本好书,寂静之中听翻页之声,便是安静。

       爱上书,源于小时缺书

       在纪程小学的那个年代,除了课本,可读的书并不多。那时的父母大多认为,学生能把课本看透就好,课外书再说吧。至今,纪程依然清晰地记得教室黑板旁的读书角的几本《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图书馆那些童话故事书的味道。

       当偷偷借到一本课外书,他总是藏好,夜晚的时候打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偷看。图书馆里的书总是带着一股藏书的味道,偶尔偷偷买的新书则更是有一股醉人的油墨纸张味。那不同的书香让他一直醉心于其中。

       或许,正因为那时对课外书的渴望,才导致了如今他对书的不舍。

       纸质的书,读的是份心情

       酷爱读书的人必然会买书,纪程也不例外。每个月,他总会购回几本书,放在书架或是床头,触手可及之处。一些朋友对此并不理解,如今电子书如此盛行,不仅便宜而且携带方便,为何要多花钱去买又重又贵的纸质书呢?

       对此,纪程并不多解释,他说,是一份心情。

       在电子书刚开始流行的前两年,他经常上网下载,还特意买了专业的电子书阅读器。短短的一个月,他下载了近千本书,那时的他感觉坐拥一个书城,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读书的乐趣了。

       然而,很快他便发现,虽然携带方便,但是不论是在户外还是家中,电子书始终无法让他安静地去看书,总是少了一份感觉。一个月下来,连一本书都读不完。电子书对他来说,食之无味,恰如鸡肋。当重新拾起一本真正的纸质书,他终于明白,在他心中,只有纸质的书,才是书。

       纪程说,纸质的书可以让他完全沉浸在书的内容之中,一切安静;而电子书却让他很焦躁,无法享受读书的感觉。至于为什么,他说应该是习惯所致。

       对于他来说,读书是一种心情的调整,纸张的触感、翻页的声音、新书的纸香都是必不可缺的,这些是电子书所不具备的。

       书的味道,在书店中

       早些年,买书只能在书店里,纪程经常一逛就是半天。如今,他依旧保持着每个月到书店找书的习惯,但通常是在选中后,回家在网上订购。他说,书店的书价格会贵一些,网上买就算加了邮费,也还是便宜。虽然网上也可以选购,但是去书店,是个习惯,去闻闻味道,去摸摸质感,他需要那种城市中的安静。

       相比大型的书店,他更喜欢南大附近以及仓巷的一些旧书店,因为那里的书很杂,经常逛逛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甚至一些珍贵的古书籍都可以淘到。这些小书店,只要走入其中,就会闻到一股藏书的味道,有人认为呛鼻,而纪程却乐于其中。

       他说,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图书管理员,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