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纸张代简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简牍较为费材,制作与携带也不算方便,促使了后人不断改进书写载体。公元105年,蔡伦将“蔡侯纸”进贡朝廷,受到汉和帝赞誉。纸张的应用由此得以推广。但简牍却没有因为纸张的流行被迅即淘汰,而是与纸共存了数百年。
在蔡伦之后,后世对造纸术不断改进。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造纸术的发展阶段。造纸原料不断扩大,造纸设备得到革新,出现了新的工艺技术。产纸地区、纸在社会上的用途和传布越来越广,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纸能进一步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据唐代徐坚《初学记》及宋代李昉《太平御览》中有关造纸历史的记载,其中记录“《桓玄伪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通过这段史料,可知在东晋元兴年间(公元402年—404年),桓玄下令在全国上下全面使用纸张,简牍才被废止。
来源:中国印刷博物馆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