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古籍小讲堂:套印本
套版印刷技术是自唐代雕版印刷发明以来的一大突破。套印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版分色套印和分版分色套印两个阶段。现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是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刻印的《金刚经注》。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法的进步,套印本开始广泛流行。明末浙江吴兴望族闵齐伋、凌濛初两家将套印技术发扬光大,世称“闵凌刻”。如大连图书馆馆藏之《兵垣四编四卷附编四卷》,是明天启元年(1621年)闵氏刻朱墨套印本,墨印正文,朱色套印批注与圈点;又如大连图书馆馆藏之《世说新语八卷》,为明凌瀛初刻四色套印本,此书卷前有凌瀛初题识,正文墨印,书眉有朱、黄、蓝三色批注。
清代承袭了晚明的套印技术,多用于殿本书。一般来说,套印颜色越丰富,套印的工序也就越繁杂。多色套印尤其适用于注释本、点评本,可以将正文、句读、批注、评语等以不同颜色区别开来,让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来源:大连图书馆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