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书报刊资讯
书报刊资讯
书报刊资讯
前所未有  今所独有
——在苗世明家做客杂记
罗同松
\

    9月9日,我和出席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的众多报友,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参观了苗世明报友设在平遥古城的珍奇报纸陈列馆。
    出得馆来,我未奉陪报友们出席告别宴会,由儿子罗丹陪同,儿媳王宇芳开车离开平遥,北上平定走亲戚。
    11日,又从平定驱车南下,中午到达我多年向往的抗日革命纪念地左权县,专程到报友苗世明家探望、赏报、学习、釆访。
    热情的老苗和夫人赵永芳开车到城外迎接我。我们双车行驶大约5公里,便进了全国闻名的左权县城。这座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城,街道整洁,环境幽雅,秩序井然,空气清新,应时的鲜花,在街边或马路中心线上的花坛舞动;来到这里,顿有人间仙境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我国著名集报家苗世明报友的藏报博物馆,设于县城正北路向阳台。此民居单门独户,典型的当地风格,美观、大方、简朴、光亮;房子比门前马路路面高出大约2米,这户集报人家,绝对不担心水患。
    老苗全家原来住宿于此,现在,他夫妇另盖有风格独特的居室,此屋全部做了藏报馆。我立于马路牙子仰头观望,只见立于高处的门楼既十分简洁,又美观大方。
    我缓步走上水泥斜坡,立在报馆的门楼下,抬头凝视门楼上悬挂的邵华泽将军书写的“苗世明家庭藏报馆”8个雄劲大字,心绪万千。这就是20年前便驰名中国集报界、今已享誉社会,尤为我心之所寄的“华北地区第一个家庭藏报馆”!我深有感触地大声说:“到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参观,我想了20多年,说了20多年,今天终于实现了!” 老苗夫妇以笑表示欢迎。儿子罗丹、儿媳王宇芳也为我高兴,用手机为我拍照。
    进得门来,是一方大约50平方米的小院,平整洁净,阳光遍洒,空气新鲜;步过小院,走上5级台阶,便是作为客厅的正厅。客厅门眉上,高悬的还是邵华泽将军书写的“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大匾。左右两边墙上,耀眼地悬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五星级中国集报之家”、“全国优秀藏报馆示范馆”、“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三晋最美家庭”等闪光牌匾。
    客厅内空气清新,上首墙上挂着“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开馆揭牌仪式”出席领导人大幅合影。照片两旁,分别摆放着“先进家庭”“最美家庭”荣誉奖状;还有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中国资深书报刊收藏家、中国集报家、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集报成才典型人物、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山西省校外教育先进个人等60多项荣誉奖状或证书。我的这位报友,的确是满身载誉,满堂出彩!
    我放眼四顾,只见厅里或悬挂或摆放着新闻界安岗、李庄、朱穆之、胡绩伟、范敬宜等名人以及社会名人周巍峙等的题词,件件皆精湛书法,件件皆珍贵文物。
    客厅的西厅,是以报纸堆放和钢架玻璃柜为墙所隔离的多个展厅,作墙而堆放的报纸堆,有的足有1米高,上面再摆放装有珍报的镜框。我见到这成墙的报纸,想到他曾诙谐地说过,“要把报纸垒到月球上去!” 他这话虽然幽默,但是,集报的雄心壮志可见。在这报纸海洋中,我一边观赏,一边与老苗交谈:
    “平遥展出那么多,家里还有这么多,你总共集有多少报纸?”
    “6万多种,110余万份,” 老苗以集报者惯有的语言回答。他知道我耳背,便凑近我耳朵大声说话,我还是听不清楚,只好由罗丹用文字为我翻译。
    “珍品都送去平遥了?”
    “我的藏品基本上有多套,平遥展出-套,家里这边还有多套。”
    说着,老苗顺手拿起一个镜框给我看。镜框里装的是清代的《京报》,此报在平遥也有展出。其他展品,比如治国理政、强军战略、大国外交、大政方针、综合国力、航天科技、体育运动、山西和晋中大事等也都是如此,我在平遥观赏过的,在这里再-次大饱眼福!
    由于老苗的珍品报大都是装在镜框内,所以我饶有兴趣地问道:“这镜框是多高多宽?”
    老苗简练地答:“60X45”。
    “你总共做了多少镜框?”
    展柜、展架、展框共“500多个。”
    “那得花多少钱?”
    “20多万。”
    我不禁吐了一下舌头。
    苗世明报友集报成就卓越,誉满全身,与县、地区、省党政领导和机关的关怀是分不开的。省委书记田成平、张宝顺曾亲临苗世明家庭藏报馆视察,晋中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工作。晋中市发改委、晋中市财政局、晋中市文化局就创建博物馆多次发文支持。
    在参观报纸的整个过程中,老苗的夫人赵永芳始终陪同;她原是桃李滿天下的教师,如今已退休。她满脸笑容可掬,给人以利索、文静、贤德,富于知识,富于修养之感。令我不曾想到的是,她对集报十分内行,对家中藏报十分熟悉。老苗每向我介绍-种报纸时,赵老师便顺手从成堆的藏品中,提起这张报纸展现在我面前!我深深感到,苗世明报友的成功,其中浸透了赵永芳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过去我在主编会刊《中国集报信息》时,对苗世明报友作过一些宣传,却忽略了赵永芳这位劳苦功高的报友,心头不禁泛起汗颜之感!
    在老苗家里做客,我还十分高兴地得知,他们的独生儿子苗雨润大有出息。在老苗和赵老师的高尚品德熏陶下,这位在报海中遨游的青年健康成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已步入国家公务员行列,如今已是福建省的-位处级领导,定将大有作为,前程锦绣!
    走马观花似地观赏了苗世明家庭藏报馆各个展室后,复又回到客厅休息。我对老苗和赵老师说了这样-段话:“有许多刊物,刊登过介绍你老苗集报成果的文章,当然都是好事,应当感谢那些媒体。不过,那些文章,大体上都只介绍了你集报的成果,基本上都沒有去深究成果背后的深层次原由。好多年前,我就想一篇稿子,较为详细,较为深刻地介绍你集报取得成果背后的酸甜苦辣。为什么沒有写?我写稿子有自定之规,即:写人,不见到本人不写;写事,不到现场不写。过去,我没有参观过你的藏报馆,所以没有动笔。如今,我参观了你设在平遥、左权的两处报纸博物馆,按说应当写了吧。可是,我看到的,还只是成果这种表面现象,你取得成果背后的酸甜苦辣,我还是知之甚少,想听你畅谈,我又耳背;再说,我已是87高龄的老痴者,要完成一篇较长、较深、较细的文章,很难想象。所以说,矛盾在我脑子里纠缠着。写吧,心有余,力不足;不写吧,心有愧,心不安!我想,集报界定有贤达来做这件永垂史册之好事。”
    老苗和赵老师笑容满面,对我表示感谢。
    坐在我面前的报友苗世明,对报纸笃定有着特殊感情。他在青年时期就曾说过:报纸是我沒有围墙的学校,是我无声的老师。数十年来,他怀着特殊的忠诚,沉湎于报海,陶醉于集报事业。此刻,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理想宏伟地谈了今后的打算:立足新起点,勇敢再出发,谨遵“精品报国”的馆训,筹建我国首座报纸博物馆,其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16个展厅;他给我看了形似“苗”字的博物馆图样,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座报纸博物馆。此刻我感觉到,我面前的这位报友身躯高耸、魁伟,目光深邃、远大,胸怀深厚、宽广,语气坚定、自信。
    我怀着深深的敬意,衷心祝福他的宏愿早日实现,并且表示希望能够参加我国第一座报纸博物馆落成典礼或开馆盛典。
    又寒暄了-阵,老苗拿出-张印制的留言笺《征求意见表》,要我留言。我-时语塞,想了-小会儿,想起在平遥参观他的珍奇报纸陈列馆时,有位报友问我有何感想。我顺口答了4个字:“前所未有”。此时,我便拿起笔来,在此留言笺上郑重地写了这4个字。
    但是,出得门来,我站在马路牙子上,再次回头仰望高处的“苗世明家庭藏报馆”时,突然想到,我在他留言笺上写的“前所未有”4字并不完整,似只说了一半,应当再加上“今所独有”4字!

 
(2018年9月下旬写于北京)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记者、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首任会长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