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成果非常丰硕,而《五朝门第》是此类研究论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用骈骊的语言写成的,更重要的是这部书较早地系统研究了晋、宋、齐、梁、陈士族高门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风貌。《五朝门第》成书于一九四一年左右,是王伊同先生的成名作。
王伊同,字斯大,江苏江阴人,生于一九一四年,先后受教于江阴南菁书院、南京金陵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一九三七年,他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此时抗战军兴,沪渚鱼滥,先生仓皇辗转,第二年进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并开始写作《五朝门第》,此时他才二十四岁。
二十世纪上半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陈寅恪等人的推动下,新见跌出,令人精神振奋,因此也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学者投身其中。从总体上来看六朝门第几乎是人人必然要涉及的论题。然而就目前的研究论著而言,未有若《五朝门第》排列之系统,组织之紧密,论述之精辟者。其中之论点,于今已成共识,于彼则实为创辟,具有总结之功劳。
这部论文按照门类共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又按照时间顺序论述晋、宋、齐、梁、陈各时代之面貌。第一章为总论,历述门第观念之由来以及门第在五朝之特殊性。此乃撰著此书之缘由。第二章论氏族,分论著姓、族居、通家,述五朝著姓之状况及其存在之形态,也类似今之概论。第三章论高门在政治上之优遇,述九品中正,论高门之仕途,并附有齐梁陈荆扬之官位。第四章论私门政治之盛衰,从名族参政之方式到对军事之把握,以及对寒人之抑制,清晰地勾画了五朝政治中华庶之相互关系。第五章论高门在经济上之垄断。士族括纳隐户,封山略湖,广占田宅,且以庸商谋利。经济生活之控制为参与政治活动之基础,此为士族长盛不衰之根本原因。第六章论附属高门之奴客。士族有门生义故,有故吏,有部曲,有奴婢,势力所及,可以比肩中央王朝。结合前三章来看,“王与马,共天下”之原因不言自命。第七章论高门之风范。由家教、家讳、婚姻、流品,社会习俗和士族门风可见一斑。第八章论高门之习俗,清谈附以任诞,肥遁不减奢汰,释老二教,皆为士族文化兴趣之风向。
根据上文所述来看,这部书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体系性,因为此前有关这方面的论述都未有如此全面的展开。作者根据材料的多寡选取合适的角度,作了有机的安排,整部论文因此而富有清晰的层次性。如作者首先注意的是选官制度在五朝高门士族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正是九品中正制才保证了高门“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从而获得政治上长期的优势。这种安排虽然有别于今人述作,但却是传统历史视野在新的叙述情境下的延续和继承。较之以往,其论述也更为翔实。其次,关于高门经济地位的论述,很好的补充了第一个话题,作者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追随者,但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似乎也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专利,只不过这一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这一方面可谓作者特别的心得。最后是高门的文化风气。六朝的风流想必是人们的最乐谈之事。谈玄说理,一方面造就人们思维上的情趣,另一方面,也时时使人感到颓废的风气随时有可能腐蚀人们的斗志。六朝士族的家教,士族们的清谈,以及士族们的信仰,作者由内而外,由点及面,即使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作者也作了一个富有层次性的铺叙和分析。总之,就整体而言,文章的展开是富有节奏性的;就单篇而言,其笔调之节奏亦然。
在论题的选择。尽管我们在上文中强调文章的体系性和层次性,但体系的建构和层次的结成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可操作层面,不仅可以写,而且还可以读。不仅写得清晰明了,而且阅读起来也不致混乱不明。论题就是线索,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得在论题的选择和书写的力度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把握。这种能力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把握的恰如其分。就这部论文来看,作者显然是达到了。首先在论题的选择上,论题如九品中正制,如隐户,如门生故吏,如清谈等,似乎并没有超越前人的范畴,而且他的论述显然也不如后来者所做的专题研究细致周到。今天我们以回顾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前人在论述此类问题的时候,多不能相互顾及,作者能在这里作一别开生面之联系,也可谓突越前贤,启沃人心,后来者居上应算是一种进步。其次是作者的写作方式,论文近于纲目结构。论文以时代限,篇中结论之下为例证,排比繁富,一目了然。
作者才气纵横,全篇多以骈骊行文,很多史料皆加浓缩。因此,注释相当丰富,据笔者统计,全书正文部分分量虽不大,但却有近三三四六条注释,其中第三章最多为九三八条注释。由此可见,作者为学严谨的精神。其次,本书附录了《六朝史文献撮要》和《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这两部分内容非常有用。前者为后来之学者提供一条捷径,尤其的是海外相关的论著,大陆翻译或滞后,或竟无闻,如今可以按图索骥,省力不少。(此文是作者一九七四年撰作的。)六朝史学,以士族门第为主要特色,家族影响力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中的延续不减,因袭门第姻亲之关系至关重要,也相当复杂,当时谱学就极为发达,青箱珍秘,或竟单门成学。如今此类资料颇多散乱,错杂在各种史料中,作者加以梳理,制成表格七五幅,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此一表,查找核对世系非常方便,为惠不少。
不过,也正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样,在白话畅行的今天,再改读骈文,似乎有点陌生,有点不适应。所以作者骈骊之文虽然彬彬可观,但也让部分读者感到不适。另外,骈文多少还是有点影响表达的,很多历史事实或显或晦,恐怕少不了富有逻辑性的论证,少不了单行奇句顺流而下敷述。如笔者上文所揭示的,本文的结构类似于纲目体,此种体式适合叙述概括,而在追本溯源方面难免有所影响,掩卷之余,多少有点意犹未尽之感,不如读专题论文之酣畅淋漓。另外,书中也有些小的错误,如世系表之“陈郡阳夏谢氏”,谢玄是谢安的侄子,谢瑍为谢玄之子,谢灵运之父,表中此处误植,谢玄竟成谢安孙辈,谢瑍、谢灵运与谢玄竟非同枝,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尽管如此,大醇小疵,此书之价值不容否定,今天读来,依然清新可观。
王伊同先生年轻时即赴美国,数十年间,在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担任教职。现为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由于长期寓居海外,此书流传交流未能广泛。作者为中古史著名学者,声名虽然传播五洲,但其事迹对于国内民众来说,仍然不多。《五朝门第》初版于一九四三年,由成都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刊行油印本。一九七八年,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刊行了修订铅印本,在大陆流传不甚广泛。二〇〇六年中华书局铸版重刊,今天我们检阅起来就方便多了。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