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奇书《洗冤集录》 宋慈与传统法医学

 

\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此句翻译成今文就是:狱讼案件中没有比判处死刑更严重的了,判处死刑最看重的是搞清案件的真情,搞清案件的真情没有比做好伤、病、尸体的检查验证更要紧的了。因为被告的生死存亡、出罪入罪的最初依据、蒙冤昭雪的关键,都由此而决定。在多年刑狱实践中,宋慈已充分认识到检验在刑事犯罪侦查中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在《洗冤集录·序》第一句中就如是写道。他强调对于死刑案件,应当第一时间(初情),第一现场(检验)

\

 

 

证据的首要位置

 

南宋官府为探明案情真相,将证据摆在首要位置: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人命之案,须查获凶器;凶手定罪,须查获尸体;尸体检验,须查验到致命伤,否则不易结案,便为疑案。大辟之狱,自检验始。慎刑的指导思想下,以有无犯罪事实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准则,而犯罪事实又必须以充足的证据作为根据,是所谓旁求证左,或有伪也;直取证验,斯为实也

 

宋慈在书中一再强调以查找证据为目的的检验勘查工作当慎之又慎,举一例视之。由于致命伤的检验对加害人的定罪量刑关涉甚重,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若是两人,则一人偿命,一人不偿命,须是两痕内,斟酌得最重者为致命。然而,如果两个人同时刺杀、同时打击,要定哪个对致命伤负主要责任,就比较困难了。想到这一层,宋慈的考虑才算是完备。

 

牢狱用刑以求取口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重视口供的采集。口供固然重要,但这种获得口供的非法手段早就被世人唾弃,更何况证以人或容伪焉,宋慈认为须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切不可凭一二人口说,便以为信,且告状者切不可信,须是详细检验,务要从实,这一方面是因为证以物必得实焉,另一方面是不能听从一面之词,以防其中有弊。

 

不轻信口供在当时律法中亦有体现,即使罪犯招供,也要查出证据;反之,即使罪犯不招供,在物证确凿的情形下,亦可定罪判刑,一切须据状断之

 

时间不可能穿越到过去,案情不可能情景再现,故所谓的真相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还原,但是检验勘察,事关人命,必须将事后检验之事充分做到位,使之不断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实,还事实以真相。

 

良吏的重要性

 

如何将检验之事做得充分、到位呢?除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外,宋慈认为主要取决于为官者。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这是当时统治阶级一直坚守的执政信念。他给今人的启示是:相对于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而言,司法的组织规则更重要。法官不良,再好的程序和实体法有什么用呢?

 

法令是如何谨慎的呢?宋慈在书中提及诸多,此处挑选几点言之。

 

其一,差文官。由于武官更历未深,若再碰上仵作之欺伪,吏胥之奸巧,将会使案件变得模糊不清、扑朔迷离,从而难以查究。如边远小县,实在缺文官,复检官权差识字武官

 

其二,事必躬亲,不得专任吏胥。北宋时期太宗曾对宰相说:颇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无冤滥,岂可得也?宋慈在《条令》中亦称不亲临视者,当以违制论。事必躬亲要求检验官必须仔细审察、判别、监督,以防发生误验、漏验之事及仵作、吏胥作弊等,而非仅仅在场遥遥相望,甚至掩鼻而不屑事必躬亲就是司法亲历性的古代版本。

 

其三,诸验复之类应差官者,差无亲嫌干之人,这规定了为官者的回避制度。大狱讼者,所以平曲直,雪冤枉也。若有财者胜,无财者负,有援者伸,无援者屈,豪强得志,贫弱衔冤,岂国家之福耶?愚愿士大夫司听断者,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天下何患不太平?此句反映宋慈的稳定思想,事事至公,则天下稳定。

 

另外,律法规定官员三年一易,且不可在家乡任职,这对于防止司法活动中亲嫌、故旧、仇隙关系的干扰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宋慈反复强调检验案件,事关人命,当是任者,切以究之!他在书中写道,检验官在接到检验公文之后,为防止奸欺,切不可接见在近官员、秀才、僧道,因为这些官员、秀才、僧道等在地方上有一定势力,上能通官府,下能聚集民众,一旦参与颠倒案情之事,将对探明案情真相极为不利。

 

除了对尸、伤及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验,检验官要重视对现场周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问,只有把各方因素综合思量之后,方能获取正确而有效的证据,以使得自己的检验结果得到印证,探明案件真相。

 

要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检验官,宋慈认为至少要有两个绝招:一为尸、伤等检验的技术,二为综合素质的考量。且后者更为要紧。

 

宋慈博采近世所传诸书会儿粹之,厘而正之,加上多年实践经验,增以己见,终写成《洗冤集录》。他四任提点刑狱司,以身作则,慎重狱事,正如其所言,他真正做到了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宋慈提出了一个合格法官的普世标准——洗冤泽物!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