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熊梦祥和他的《析津志》

\

 

北京的地理形势是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因有此雄胜的地势,故有天府神京之称。因此北京已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由于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故在古时多有文人写记述北京史地的书籍。其中包括著名的元熊梦祥的《析津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明末清初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清吴长元的《宸垣识略》,清康熙年间朱彝尊主编的《日下旧闻》,乾隆年间于敏中主编的《日下旧闻考》,清光绪年间周家楣、缪荃孙主编的《光绪顺天府志》,民国时陈宗蕃的《燕都丛考》等。

    

pastedGraphic.png

在众多的北京史地书籍中,元代学者熊梦祥的《析津志》,堪称是北京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北京史地的书籍。

 

熊梦祥(12851376)字自得,号松云道人,江西丰城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元代中叶到明朝初的洪武年间,享年90岁。他不但高寿,还博览群书,善书法绘画。他的主要著作除记述北京史地的《析津志》外,还有诗集《松云道人诗》、文集《松云见闻录》等。因熊梦祥学问高深,知识渊博,故曾任江西庐山白鹿书院”(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山长(院长)。以后又调到大都(北京)任儒学提举、翰林国史院的崇文监丞,是从五品的官员。但他性格刚正,不满官场的腐败黑暗,十分同情劳动人民的甘苦。他深知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实,所以后来弃官隐居,来到京西清幽的深山斋堂川,过起了山村田园生活。熊梦祥所以能来到斋堂村,可能是他的好友道士张仲举在这里有房,他曾多次来过这里会友。张仲举据传是燕家台通仙观的道士,善于诗文。斋堂地区在唐代时就已很繁华,佛教文化发达,已有著名的唐代古刹灵岳寺、灵严寺等。经辽金的兴盛,到元代时,斋堂发展到全盛时期,有东、西斋堂二村,成为京西重镇。现在东斋堂村的大街上,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元代古槐,成为斋堂村古老历史的见证。这时斋堂地区的道教也很昌盛。位于斋堂西的燕家台成为道教的仙境,燕家台的通仙观已成为京西大观。元代的著名道长丘处机曾在此居住过,熊梦祥也曾崇尚道教,自号松云道人

 

据《日下旧闻考》记:“斋堂村在西山之百余里,产画眉处也。元豫章熊自得偕崇真张真人住居,撰燕京志。欧阳原功、张仲举皆有诗送之。又据《光绪顺天府志》记:“熊自得,析津志典,自得字梦祥。丰城人,崇文监丞。日下旧闻张鹏序引熊自得燕京志,大约即此书也。熊梦祥的故居大致是这样的,据熊公的好友欧阳原功、张仲举的诗句中可知,是羊肠险径挂山腹,蜂房小屋沾云根环之苍松数十株,树栅作圈收鸡豕。这里群山环抱、树海苍茫、环境幽美,正是著书的佳境。熊公在晚年,大约是在元代至元十三年(1353)前后,开始了他的《析津志》的写作。

 

析津,本古蓟、燕之地,唐为幽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借契丹人的力量,当上了后晋皇帝高祖。他不但对契丹人称臣,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改名燕京。到辽圣宗开泰元年,取古人以星宿分野的办法,以燕为析木之津,故辽的南京燕京又称析津府

    

析津府领顺义、檀州、涿州、易州、苏州、景州,以及析津县、宛平县、武清县、香河县、昌平县、良乡县、潞县、安次县、永清县、玉河县、郭阴县六州十一县。析津府的治所在宛平,即今北京的西南。金灭辽后,海陵王改燕京为中都,析津府之名亦废。从辽开泰元年(1012)到金贞元元年(1153),析津府的名沿用了142年。到元灭金后,又利用金中都东北方什刹海的水系建城元大都。到明朝又改为北京。

 

熊梦祥写作《析津志》的有利条件,是他在大都任职时,接触了大量的内府藏书,又有机会游历京都周围地区。当然,主要的是他对大都(北京)的热爱,对大都诸事的兴趣。但熊公写作《析津志》的困难可想而知。他的书稿要儿孙们帮助抄写,有时一抄写就是通宿。深山孤灯,全家编志。虽生计苦薄,但乐在其中。是吟诗作画全不理,一家笑话春常温。为了寻找资料,他经常去燕家台的通仙观和知识丰富的道士们谈天说地。又来往于京城之中,查阅资料。熊公的写作要求真实,不敢误人。有时为了一个小资料,他要多次去考查。为了写作斋堂地区的物产,他翻山越岭踏遍了斋堂的山水,同时他还经常背着背篓上山采药,为穷苦百姓治病。而此时他已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经过千辛万苦、艰忍不拔,他终于写出了《析津志》。

 

这是北京历史上最早专门介绍北京史地方面的书籍,书中的内容丰富,文句描述秀美。在明朝时,《析津志》作为惟一一部北京史地书籍,尚很流行。很多文人纷纷争读。一些史地方面的书籍写作都参考它。如明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就收录了不少《析津志》的内容。在明正统年间,杨士奇所编的文渊阁书目,还有《析津志》三十四册。大约到明朝后期该书失传。原书虽已失传,但它的很多内容被收入明《永乐大典》和清《日下旧闻考》、《光绪顺天府志》等书中,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熊梦祥的诗文,也有不少流传于世,在清人顾嗣立编写的《元诗选三·庚集》,还有熊公诗十四首。

 

19839月,由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辑出版了《析津府辑佚》。在开篇出版说明的开头就写道:“析津志是一部元末人记述元大都的书,从中可以见到元大都和金中都有关官署、水道、坊巷、庙宇、古迹、风俗等难得的资料,是现在发现最早的专写北京地方史地的著作。在书的整理说明开头写道:“析津志,是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一部专门志书。对北京的沿革、至到、属县以及城垣街市、朝堂公宇、河闸桥梁、名胜古迹、人物名宦、山川风物、物产矿藏、岁时风尚、百官学校等都有详实的记载,是研究北京和北京地区地理、历史的宝贵资料。

 

京西的门头沟区斋堂镇因多有古山村和古民居,著名的像古迹山庄——爨底下、京西灵水举人村。此二村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斋堂地区又是革命老区,一些地方现已成为红色旅游区。斋堂川又是元代学者熊梦祥写作北京最早的史地书籍《析津志》的地方,这更是斋堂人的骄傲。熊梦祥是门头沟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可是熊梦祥的故居在斋堂的具体什么地方却不清楚。希望有关部门是否能把熊公故居确定下来,或再修建纪念馆之类。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