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读《吕氏春秋》品安邦与养生

\

 

《吕氏春秋》(下简称《吕书》)为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编撰而成。这部著作虽然以探讨治国安邦、选贤任能等为主,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但其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讨论养生的,其养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重己》、《贵生》、《情欲》、《尽数》、《先己》、《仲夏》、《孝行》、《本味》、《达郁》、《侈乐》等篇,都有养生方面的论述。

 

综观《吕书》,其养生的基本观点是:爱惜身体,保全生命。曰:大凡做事的根本,一定要首先保养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把保全生命作为要务。爱惜身体,保全生命的基本方法就是趋利避害—— “有利于生命的就取用,有害于生命的就舍弃。具体阐述为:

 

一、毋嗜外物:

 

《吕书》认为,外物是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的重要因素。指出:人本来是可以长寿的,是外物使他迷乱,人无法获得长寿,所以,不应该损耗生命去追求它。并针对某些外物损害健康之弊,作出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出门乘车,进门坐辇,务求安逸舒适,这样的车辇应该叫做招致脚病的器械。吃肥肉、喝醇酒,极力勉强自己吃喝,这样的酒肉应该叫做腐烂肠子的食物。迷恋女色,陶醉淫靡之音,极尽享乐,这样的美色、音乐应该叫做砍伐生命的利斧’”。以告诫人们毋嗜外物。

 

二、节制嗜欲。

 

《吕书》把嗜欲看做是健康的大敌。提醒人们:如果放纵其心而不约束,就会被嗜欲牵制,如果被嗜欲牵制,就必定危害身心了……世俗的君主放纵情欲,他们耳朵的欲望不可满足,眼睛的欲望不可满足,嘴巴欲望不可满足,以致全身浮肿,筋骨积滞不通,血脉阻塞不畅,九窍空虚,全都丧失了正常的机能。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有彭祖在,也无能为力。这些教训证明,日日夜夜地追求这些东西,幸运地得到了,就放纵自己,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禁,这样,生命怎么能不受伤害?

 

三、学会适中。

 

《吕书》曰:阴寒、寒暑、燥湿、四时的更替、万物的变化,没有一样不给人带来益处,也没有一样不给人产生危害。终其天年的关键在于避害。什么叫避害?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东西,充满形体,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东西与精神交接,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冷、过热、过燥、过湿、过多的风、过多的雨、过多的雾,这七种东西摇动精气,生命就受到危害了。因此,大凡保养,是要看到不适中的情况,并使生命处于适中的环境。能够使生命长期处于适中的环境,生命就长久了。

 

四、注重运动。

 

《吕书》十分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书曰: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滞积在头部就造成肿疾、风疾,滞积在耳部就造成聋疾,滞积在眼部就造成盲疾,滞积在鼻部就造成鼽(鼻塞)疾、窒疾,滞积在腹部就造成胀疾、痔疾,滞积在脚部就造成痿疾、蹙疾。”“水郁结不畅就会变污浊,树郁结不畅就会生蛀虫,草郁结不畅就会枯死。人身共有三百六十骨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应该让它细腻,血脉应该让它通畅,筋骨应该让它强壮,心志应该让它平和,精气应该让它运行。病痛的滞留,恶疾的产生,是因为精气的郁结。精气通畅,病痛就无处滞留,恶疾就无法产生了。

 

 

五、科学饮食。

 

《吕书》尤其讲究饮食的科学性。提出:凡饮食,不要滋味过浓,不吃厚味,不饮烈酒,厚味、烈酒是招致疾病的开端。饮食能有节制,身体必然没灾没病。饮食的原则,要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五脏就能得到安适。”“饮食不求丰盛珍异,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处于气不通畅的状态下想求得长生,办得到吗?吕书对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有较全面的认识。指出:凡味之本,水为最始。凡炮制药物,烹饪馔肴,酿酒烹茶,煮粥烧饭,要识水性,选好水以用之。才能有利于人的营卫气血,否则,有害健康。如:含盐及其它矿物质少的水,易秃发或生颈瘤;含盐及其它矿物质过多的水,易脚肿或痿蹙;辛辣的水,易生痈疽;苦涩的水,易患鸡胸或驼背;只有甜美的水,才有利于美丽和健康。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