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珍本古籍市场两岸此消彼长

 

如何让纸本书不要消失得那么快?」扫叶工房创办人傅月庵说,纸本古书的艺术性是数位阅读做不到的!两岸均有不少珍善本古籍收藏家,然而近年明显可看出市场的此消彼长。傅月庵指出,借此可看出台湾基于特殊地理位置,中、英、日文古籍均可在此看到。
 

近年台湾在珍本古籍收藏上较为沉潜,台湾资深古书收藏者袁芳荣去年底的新作《蠹简遗韵:古书犀烛记三编》也是在大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傅月庵说,其实台湾藏家手上珍品不少,但几乎不流动。主要是古籍拍卖如今均以大陆为主要市场,而袁芳荣则感叹,台湾曾在1992至1996年有过4次古籍拍卖,可说比大陆开始得更早,但却是「曾经风光,难成气候。
 

台美好只能留在过去

 

袁芳荣不讳言,珍善古籍在今日台湾旧书店里已难得一见,大陆自1994年中国嘉德首创善本古籍专场拍卖以来,各地古籍拍卖风起云涌,台湾的书店和个人也都愿意将古籍送拍,消长之间,台湾的美好只能留在过去,且永不回头了。
 

傅月庵指出,大陆藏书家对于中国古籍线装书兴趣较大,而台湾藏书人则包括日本、欧美的珍善本都收,因此这次拍卖会中亦可见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的初版本,台湾书迷视为「限定书之鬼」的西川满《妈祖》志,《西游记》等,亦有民国30年的财政部「田赋征收」卷宗和德格印经院的藏文佛经雕版,可看出台湾藏书十分多元。
 

企业家投入藏书渐多
 

两岸近年投入藏书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台湾如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就特别钟情诗集;大陆「真格基金」创始人王强亦是「老书虫」。经常逛欧美书店的他,曾指出要在国外买珍本书也有不少门道,第一步是要让店主产生信任,为此要先故意在店主面前取下一本比较贵重的书,「露一手」给老板看,像是江湖对口一般,对上了之后,接下来的时光就能自在属于自己。
 

来源:中时电子报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