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
周叔弢:一位伟大的古籍收藏家
编者按:他一生读书、藏书、借书、校书、刻书,而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捐书。1952年,向北京图书馆捐献宋、元、明刻本、精校本726种、2672册。其中包括宋版《陶渊明集》和《陶靖节先生诗》等的海源阁旧藏55种,还包括已流入日本、被高价售回的宋版《东观余论》《黄山谷诗注》等。 1954年,向南开大学图书馆捐献中外文图书、杂志3521册。1955年,向天津图书馆捐献古籍3100种、22000册,这些古籍有明清的各类活字印本900余种,1982年,向天津图书馆捐献仅存的857种、1827册自己常用的图书,包括印谱130多部,他就是周叔弢,20世纪重量级的善本收藏家。中国的收藏历史可以追溯1700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谈到民国以来的收藏,更为短暂一瞬,但是,在这一瞬间里,留下的却是今人的不缀记忆。民国以来的收藏与鉴赏,是离我们最近、最亲切的。金石书画,让多少豪杰竞折腰,倾家荡产,无私奉献,却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传奇故事。
周暹,1891年--1984年,名叔弢后以字行,安徽东至县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幼年在扬州,1914年移居天津并卒于此地。是民族工业的巨子,1936年拒绝与日人合作,愤然离职。解放后任启新洋灰公司董事长,天津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周氏早年将企业利润所得,大多购买文物图书,先后购藏图书达四万余册。在所藏图书中,宋元版本精品甚多,历代抄本、活字本多种。藏书室名“自在严堪”,因获宋版《寒山子诗》,将室名辅以“寒在堂”。周氏藏书水准、数量、门类颇丰,与南方陈澄中并成为“南陈北周”。尤其是活字本古籍为主,明弘治“碧云馆”木活字本《鹖冠子》、明正德华氏“兰雪堂”铜活字本《春秋繁露》。宋版《寒山子诗》,经傅增湘先生鉴定,此部早于日本宫内厅宋版《寒山子诗》,而且内容更齐全。除此之外还拥有元版《孝经》、宋书棚本《宫词》、宋本《龙龛手鉴》等众多孤本,而名震藏书界。
周叔弢先生将毕生所藏古籍善本,分几次捐献给国家,1952年将宋元古籍、明清活字本古籍2672件捐赠国家图书馆,1954年捐00余册给南开大学图书馆,1955年卷清代古籍两万多册给天津图书馆,1982年再将珍贵古籍一千余件捐给天津图书馆。周先生不仅有捐赠义举,还无偿将所珍藏的古籍,请“涵芬楼”张元济先生刊印,将大量文化信息公诸于世。
《自在严堪善本书目》、《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活字本书目》、《弢翁藏书题识》、《周叔弢先生捐献玺印选》等著作,记载了周先生的收藏业绩和丰功伟绩。周先生一生财富的积累,基本上用于购藏古籍善本,然后又将之无私奉献给社会,捐赠给国家。
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夏秋之际,为纪念周叔弢先生的伟业一生,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举办“纪念周叔弢先生藏书展”。笔者应邀前往参加活动,展场所见周氏藏书门类之广,件件出类拔萃。仅宋版书就近三十余部,元版二十余部,著名的《永乐大典》所捐六册,这些仅是周氏藏书的三分之一。
看到周叔弢先生的日记,既令人欣慰又让人寒蝉,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国家利益,多次亲笔写信给周叔弢老先生,希望周老能为新中国慷慨捐赠。周老先生爱书如癖,思想斗争复杂,几番回信给周恩来总理详报书目,最终胸怀大义慷慨捐赠给国家。
( 注:转自新浪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