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赵嘉福的六十年
《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赵嘉福 著张品芳 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61年,17岁的赵嘉福入职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组,从此开启了六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他几乎完整亲历了新中国古籍修复、碑刻传拓业的复苏、起步,培育、发展,消沉、坚守,振兴、飞跃的全过程。
而今,作为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部掌门人,赵嘉福已成为国内全面掌握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碑帖书画装裱等技艺的大师级人物。去年年底,一本《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碑刻、木刻、篆刻、砚刻和壶刻五个部分,全面展现了一位古籍修复师的毕生心血。
3月13日,《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新书首发仪式暨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原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王鹤鸣、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以及杨光辉、黄正仪等学者出席,馆所历史文献中心主任张奇主持仪式。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与赵嘉福共同为新书揭幕。
在周德明看来,赵嘉福的技艺特点和履历魅力有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技艺全面。古籍破损的原因很多,针对不同情状,产生了揭、洗、补、托、裱、接、衬、镶等修复技法,加之与其相关的装帧、函套制作、拓片、刻碑等技术,可谓“十八般武艺”。周德明说:“若将各种古籍修复方法包括碑刻传拓技术等娴熟于胸、精益求精且妙到毫巅,举目望去,大师者只手可数,而赵嘉福先生是当今公认的领衔者。”
业界公认古籍修复有南北派之分。北方气候干燥,纸张易脆;南方潮湿,保护不当则会生霉斑。南北派修复技法也因此各有所长。北派代表为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第一代古籍修复专家、中国近代古籍修复大师张士达,南派的代表人物为当时上海图书馆的黄怀觉、曹有福。赵嘉福入职上图后即拜师刻碑圣手黄怀觉,又问道于精于古文献修复的曹老师,1964年还因中央图博文物事业管理局在北京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班而有机会在一代宗师张士达的指教下学习,感受北派修复的技法、特点和魅力。
“令人叫绝的还有,由于赵嘉福先生在上海图书馆任职,当时馆长为大名鼎鼎的古籍版本、书法大家顾廷龙,他深知懂书与修书、懂字与刻字的关系,教导赵嘉福先生学古文、练书法,打好古籍修复的文史基础。彼时,每周六下午由古籍专家潘景郑、瞿凤起教授文言文,而顾馆长则亲自书写帖子供相关员工每天摹写一小时,并批改作业,圈点评判。”
二是作品传世。古籍修复方面,赵嘉福曾参与抢救“山西赵城金藏经卷”、明代《西厢记》等一批国家一、二级文物的修复,嘉定、太仓等地古墓出土文献和清华大学受损古籍等也是经他手之后而获新生;碑刻方面,立于上海豫园入门处的“海上名园”刻石、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大师石”、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世纪大道”、龙华烈士陵园的“丹心碧血为人民”“诗人徐志摩遗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作品皆出自赵嘉福之手。
三是传承圆满。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赵嘉福收徒张品芳和邢跃华,言传身教,倾力而为,而今两位徒弟也已成为业界共知的高手,经常赴各地示范交流,收弟子传教,也使上海图书馆始终保持南派修复技艺重镇的地位,并传承有序地使一批员工、同行成为第四代门徒。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后,赵嘉福不顾缠身疾病,在全国多地主持修复培训班;先后在辽宁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三家修复技艺传习所担任传习导师;在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担任特聘教授,指导古籍保护专业硕士。
周德明说:“后学和同行不妨以本书为鉴,对照比较,共同努力,并努力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来源:书香上海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