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沙滩淘书的古籍奇缘

                                                                                陆青剑 赵相康


李连昌

 

李连昌今年72岁,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退休,他一直在修志战线工作,主持多部遵义志书的修编工作,是个老“史志”。李连昌不仅对遵义的社会经济发展了如指掌,对沙滩文化更是十分痴迷。在修志过程中,他了解到遵义沙滩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地,曾出过“黎郑莫”三位文化大家。据了解,黎庶昌家的藏书一度达到6万多册,郑珍家也有两万多册,莫友芝后来离开沙滩去外地做官,把多半藏书带走了。

 

经过多次走访,李连昌了解到,黎庶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卖了许多藏书到四川,至今在四川图书馆仍见到这些书的身影。郑珍家自房子被乱匪烧毁后,藏书也随着大火消失了许多。幸运的是,当年沙滩形成的良好学风,使得沙滩人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多数人家仍冒着风险收藏古书。

 

如何让那些藏在民间的古籍,重见天日?带着一种人文情怀,李连昌开始了搜集古书的文化行动。他经常乘车两三个小时到沙滩寻访。走访中,他和黎庶昌故居的看门人成了朋友。他们约定,只要发现哪里有书的线索,看门人朋友就到附近打电话给他。《莫批施注苏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发现的。

 

  
莫友芝的批注。


李连昌欣喜若狂:原来莫友芝还有这么一部书啊!《莫批施注苏诗》的封面注明该书为10卷,在沙滩地区经过多次多家搜集,李连昌只买到9本。最后那一本到底在哪里?如果缺这一本,这套书的价值显然大打折扣。

 

说来也巧,1997年李连昌又到沙滩地区搜罗古书,一位老太婆拿着一本书找到他,说要卖书。李连昌一看,天哪,这不正是他苦苦搜寻的最后一部《莫批施注苏诗》么?他想都没想,就给老太婆500元钱。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李连昌花了8年时间。

 

李连昌开始研究《莫批施注苏诗》。他发现,莫友芝对施注苏诗十分喜爱,什么时候看到哪里,他会在那个地方注明。不同时期读施注苏诗,他都有不同的批注,有朱批,有黄批,有墨批,显示出莫友芝研读古籍的严谨态度。这本书上,有莫友芝盖的8种印章,如‘莫五’‘友芝诗印’等,还有书签。10本书,就盖了68颗印章。”

 

从搜集古籍到退休,李连昌自掏腰包加起来有五六万元。后来他发现许多名家大家对沙滩文化多有赞誉,他就开始着手在沙滩建碑林,石碑上刻录那些名家大家对沙滩文化的评价。陆陆续续,他建了20多面石碑。

 

20多年,李连昌往返沙滩200多次,收集到300多册古籍。而这些书,他绝大多数捐给遵义市博物馆和贵州省博物馆。2016年初,他得知《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程启动,觉得《莫批施注苏诗》很有价值,就提供给编委会以供影印。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万机认为,莫友芝不仅是十分喜欢读书的人,同时也以审慎严肃的态度,指出书中的一些瑕疵。比如在《莫批施注苏诗》中,他就纠正施元之误引的苏东坡诗作。“他做出那么多的批注,可见他非常喜欢苏东坡的作品。他不是感性的喜欢,而是理性的阅读,这才有了那么多的精彩圈批。”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