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进一步发挥古籍培根铸魂的

价值引领作用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划》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规划》对“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做好古籍工作,彰显古籍内涵价值、加强理论阐释研究、服务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等作出统筹安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忠实地记录着灿烂悠久的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中华文化基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古籍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198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提出:“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古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原则阐述,为古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方向。

       《规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古籍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今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意见》(简称《工作意见》)的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古籍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举措,体现出深刻把握新时代古籍工作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式发展、全局性和阶段性相互统摄、精准施策和突出重点融合兼顾的特点。总的要求是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的根本宗旨,以优秀古籍资源为引擎,发挥古籍资源在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作用。古籍既具有文献典籍属性,也属于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范畴,相关研究人员理应拓宽研究内涵,将古籍的挖掘、阐释和弘扬与中华文明特质形态研究结合起来。《规划》提出要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也就是说,古籍既要传承保护好,也要激活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的优秀基因,以构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的思想谱系和中华文化亘古不息、历久弥坚的基因图谱。《规划》的这些要求可以说赋予了“十四五”期间古籍工作以更高的要求和期许,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古籍事业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作用。

       古籍资源的传统样态是纸质文献,因此,古籍的传承保护强调两种方式,即原生性保护和以复制出版为主要内容的再生性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推进和应用,古籍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也应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新技术内涵,开展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主要途径的传承保护新样态。《规划》提出建设国家古籍数字化总平台和国家古籍数字资源版本库,即由国家统一规划实施,制定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和行业准入规则,避免重复建设、无序扩张建设,发挥数字化专项经费使用的最大效能。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既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传之永久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发挥古籍资源价值引领作用系统性工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让祖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典籍多了一个“家”,有助于保存中华文化基因库;另一方面为优秀古籍资源借助网络媒介进行推广和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规划》中提到要实施“让文物说话”展览精品工程、“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项目等。古籍也是文物,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古籍传承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中华文化课,要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就要讲好中华文化课,挖掘、阐释和弘扬好古籍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理念,为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文化相协调,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规划》还提出加强中华文化传承出版,整理出版经典文化典籍,同时注重传播的新媒介形态,加强中华文化典籍全媒体传播和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新媒体”“全媒体”和“融媒体”,都是创新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资源融通,刷新受众的视听感受,让受众身临其境般地享受文化盛宴。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系列节目,即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多媒介方式,生动体现古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纷纷“破圈”。

       的确,古籍资源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有着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阐释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特质形态,乃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规划》作出的系列古籍工作部署,必将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带来古籍事业的新气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文化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