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
从旧书市场的火爆谈剔旧图书的价值及管理
张进
近年来, 我国旧书市场异常火爆, 文革时期的一张传单、一本小册子就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 而且大有上升势头。据说这些图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图书馆的剔旧图书。如前些年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剔旧出来的大约四五吨旧书, 其中七八成是淘书人眼馋的精品。又如西安《华商报》中有《图书馆“处理”废报读者喊“可惜”》的报道, 说到陕西省社科院图书馆处理民国旧期刊报纸的事, 数量据说有数吨之多, 其中有不少民国解放区的珍贵期刊报纸等。探究书刊流失的原因, 社会上很多人往往把责任归究于图书馆人的素质不高。如陕西省社科院的领导就对处理废报事件大加申斥, 痛斥其为“败家子”行为。以笔者之见, 对剔旧图书潜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其主要原因, 是造成上述事件屡屡发生的症结。因此,加强剔旧图书的管理和保护才是解决剔旧图书流失的有效途径。
1、造成剔旧图书流失的原因
1.1 客观原因
1.1.1 库藏量的饱和。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购书经费的增加, 使图书馆的新书入藏量巨增, 而馆舍建设跟不上新书入藏的速度, 以致于各馆的库容趋于或超过饱和状态, 只能依靠剔旧来化解, 致使大量剔旧下来的图书流入市场。
1.1.2 高等院校的合并。高校合并, 促使高校馆进行整合, 必然会出现大量复本。另外在整合前, 为了减少工作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都会进行一次大的剔旧工作, 这也是促成剔旧图书大批加速流入市场的因素。
1.2 主观原因
1.2.1 重视不足。长期以来, 图书馆提起文献保护,总会想到线装古籍, 剔旧图书的保管未被重视过。图书馆经常把剔旧下来的书任意堆放, 无人问津, 长期闲置不用, 换上几届领导, 极易被作为废品处理。另外受现代藏书理念“藏以致用”思想的影响, 很多馆忽视了藏书的收藏价值, 从“重藏轻用”转变为“重用轻藏”, 一些公共馆及高校馆把以前的基藏库与借阅库合并, 把基藏库的书充实到一、二线借阅部门, 把利用率低的书全部剔除。殊不知这些利用率低的图书恰恰是当今社会上热炒的“民国文献”和“文革资料”, 这些极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料就这样流入了社会。
1.2.2 缺乏保护意识。通常人们认为剔旧下来的书都是利用价值、保存价值不大的书, 这是一种错误认识。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 在剔旧时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也有时因为工作量大, 工作人员凭着感观随意挑选, 所以剔旧图书中难免有收藏价值极高的图书。其实很多图书馆在剔旧之初, 也制定了剔旧的管理与分流计划, 并无意将其所有剔下来的图书都处理给物品回收站,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重视保管、环境条件差, 这些旧书经过长时间的堆放与捆散尘封, 受潮变质, 慢慢被人遗忘,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废旧图书”。
1.2.3 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控制剔旧图书流失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也是造成剔旧图书流失的原因。馆领导一人说了算是当今我国图书馆界的普遍现象, 剔旧图书的管理责权不明确, 制度不健全, 没有相关制约机制是造成剔旧图书流失的又一因素。
1.2.4 利益上的驱使。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图书馆事业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资金常常不到位, 而书库紧张, 剔旧图书又占据有限的空间, 于是很多就把剔旧下来的图书作为废品一次性处理掉, 这样既缓了解库容紧张又补贴了图书馆经费不足之需。
2、剔旧图书的潜在价值
剔旧图书都是各馆经过认真论证, 在工作人员的挑选下剔除的利用率不高、复本量大、破损严重的图书, 这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认为剔旧图书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因而淡化了保护意识。让我们针对剔旧图书的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就不难看出剔旧图书中潜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2.1 陈旧过时、利用率低的书
陈旧过时、利用率低并不表示没有价值, 古籍的利用率相对于普通图书利用率要低得多, 但这部分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灿烂悠久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就是通过这些书籍流传下来的, 而且越陈旧收藏价值越高。近年来, 我国图书馆界同仁对“民国新善本”、“文革书籍”、“红色藏书”整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利用率上看, 这部分图书的利用率与现代图书相比低得多, 却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
2.2 思想陈旧、不健康书籍
这些书的时代性特征很强。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 很多书籍都被定为所谓“封、资、修”作品受到查封。前几年, 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再版书中, 有一种封页上印有“明清几大禁书”、“某代宫庭秘籍”等字样的图书在古代也属禁书之例。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书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而且多次再版, 有的封页上标上珍藏版。以此来看, 在图书馆作为剔旧的图书, 在收藏家的眼里却是宠儿, 对于那些思想不健康的图书, 图书馆更不应该让其流入社会。
2.3 质量低、印刷粗糙的图书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剔旧时, 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观来判断图书的价值, 印制的精美与粗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判断力, 而往往有些印制粗糙的书在收藏家眼里却是宝贝。由于其印量少, 更具收藏价值、资料价值, 如一些地方文献资料, 大多是自行印制的内部资料、非正规出版社的出版物, 印制上都很粗糙。又如文革时期的传单、油印小册子, 因其保存难、存世少而不被人们重视, 现下已成为淘书者们争相收藏的新宠。判断一本图书的价值应从图书的综合因素来考量, 只以载体的外部特征来判断显然是不可取的。
2.4 复本多的图书
复本多一般是由采购人员在采购控制上的失误造成的。但是一部书在某馆的复本多并不代表其他馆的复本也一定多, 也不表示这部书的出版量就一定大。有些书由于其出版地域的关系或各馆收藏的侧重点不同, 收藏的数量也会不相同。某馆某册书收藏的复本可能多一些, 而其他馆可能就少或者不藏。在这方面笔者有深刻体会, 张家口市图书馆有一批旧版日文文献, 其中有一种《蒙疆年鉴》是 1939- 1941年出版, 每年一册, 共出版四册, 该馆因是此书的出版地, 部分复本量较多, 曾有意剔除, 后来通过整理、开发, 对外开放借阅, 在用户查阅中, 这本书的利用率最高, 在史料和收藏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曾有外馆来人全文复印。可见一馆的复本量多少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这本书的实际收藏量或将来的存世量。
2.5 残缺、破损的图书
破损图书大多是因为借阅人多、利用率高, 其中的利用价值不言而喻。收藏界有个不变的定律———“物以稀为贵”, 利用率高, 破损率也高, 破损严重的,自然消亡就多, 可能将来流传下来的就少。因此在处理剔旧图书时, 不能拿是否破损严重来衡量其是否还有利用价值。所以对破损不十分严重依然有利用价值的图书, 一定要慎重处理, 不要轻易丢弃, 能修复的应修复后保存起来, 说不定以后是收藏中的珍品。
2.6 单行本、小册子文献
有些馆在剔旧上采用留整剔散法, 就是本馆已收藏了某人的作品集、选集、著作集, 而对其单行本剔除。其实从版本学的角度看, 单行本的收藏价值不亚于作品集, 因为其出版年代早或出版量小, 可能将来正是收藏中的珍稀版本。因此, 对剔旧的单行本图书不能一概而论。小册子也是剔旧时极易被工作人员最先剔除的一种, 有的几页、有的十几页, 看似信息量小、利用价值低, 其实不然。越是这些小册子, 其资料价值、研究价值越高。有的图书馆在整理文革资料时发现, 文革资料中相当一批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于并不显眼的短小文章中, 其规律往往是大块文章废话连篇, 无太大用途, 而一些属于小消息、小报道类文章却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剔旧图书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保护意识
保护意识首先要从馆领导培养。图书的处理权在馆领导手里, 如果领导不加以重视, 不懂藏书的价值, 只从眼前的蝇头小利着眼, 剔旧图书就难逃劫运。只有领导的意识提高了, 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 工作才能做实、做细。其次是加强管理人员爱书、懂书等业务素质教育, 通过宣传提高管理人员图书保护意识。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聘请专家讲学、派专人进修、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式, 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掌握古旧图书的基础知识和修补技能, 熟悉社会上旧书市场行情, 了解剔旧图书的收藏保存价值, 使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本岗工作的重要性。
3.2 建立剔旧图书专藏库
改善收藏条件是保护剔旧图书的有效保证, 有条件的馆一定要建立剔旧书专藏库, 可以实行密集收藏, 进行排架管理, 既方便对借阅书库的补充, 又可作为备用库开放借阅。没有条件的馆, 打捆后也要绥善管理, 把它放置通风、干燥的地方, 做好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 并定期对其进行倒垛。剔旧图书已有了一定的使用时间, 对环境要求更高, 如果保管不善更容易变质破损。最好是要把剔旧下来的图书归属到一个比效合适的业务部门, 设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 笔者认为归到保存本库比较合适, 应该把这部分图书作为本馆的一份财富加以重视。有些馆把剔旧下来的书, 统一交给后勤部门、办公室, 任其发落, 非业务部门人员, 缺乏业务管理素质, 图书保护意识淡薄, 交与这些部门管理时间长了, 慢慢就会变成废纸被处理掉了。
3.3 建立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对剔旧图书长期保管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 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剔旧图书的管理及处理工作, 确保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制度中要明文规定对馆藏旧书刊的处理要经过全馆人员的讨论, 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后方可实施, 不能任由馆领导一人的行为来决定剔旧图书的处理权, 最好能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办公室, 对剔旧图书的处理进行监管。现在各馆在剔旧时都事先拟定剔旧方针、剔旧原则、剔旧方案, 但是不注重剔旧图书的管理和保护, 建立规章制度就是要把剔旧图书的管理也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来, 形成长效机制。这样, 在领导更换后, 一样保障剔旧管理工作正常运作。
3.4 做好剔旧图书开发与利用
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的教育服务机构。图书馆文献的收藏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做好剔旧图书的保管就是为了有效的利用, 这才是管理好剔旧图书的目的所在。剔旧下来的图书, 首先要查遗补缺, 对本馆的基藏库进行检索, 现在部分市级馆和高校馆为了充分发挥“藏以致用”的藏书理念, 在购进新书时, 已不再提出一册放到基藏库保存, 而是先全部放到借阅部门流通, 所以有些版本基藏库是没有的, 凡是基藏库中没有的剔旧书要优先及时补进。其次要做好剔旧图书登记注册, 对具有资料价值、学术价值、版本价值、投资价值的书要加以注明, 这样有助于对剔旧图书的保存, 也利于日后调换、赠送、处理。
近年来, 旧书市场的火爆现象, 给我们图书馆界敲响了警钟, 我们再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大家应该以此为戒, 保护好我们身边的这些宝贵财富, 不让其从我们这一代手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