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学术争鸣
 

闲赏古今抗“疫”诗

 

 
\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古籍中,疫病多被写作“疠”“疫”或“疠疫”等。每当大疫流行,一些文人雅士以独特的笔触予以记述,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积极的抗“疫”思维,而且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
 

       遇有病疫流行传播,最积极的还是利用药物防治。唐代诗人韩愈以《谴疟鬼》为题,记录了古人以药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全诗170字,记述了医师、灸师除疟的方法,既有医治效果的如实记述,又有人们希望“疟鬼”速速远离人间的表达。在今人看来,那些所谓“诅师”“符师”对祛疫是毫无效果的,人们还是应当相信“医师”“灸师”的力量。
 

       在疫病规律的认识方面,唐人耿湋曾写过一首《甘泉诗》:“异井甘如醴,深仁远未涯。气寒堪破暑,源净自蠲邪。修绠悬冰甃,新桐荫玉沙。带星凝晓露,拂雾涌秋华。绿溢涵千仞,清泠饮万家。何能葛洪宅,终日闭烟霞。”全诗可分三节,点出了免除疫病的关键所在,使后人认识到清洁的水源在防范部分疫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样的泉水如果能润泽万民,世上就会大大减少疫病的肆虐。而端午节是一个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节日,因而许多风俗蕴含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曾作有一首《渔家傲》,对端午节习俗进行了记述:“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于端午当日沐浴更衣,自然有利于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而举杯饮下菖蒲酒、雄黄酒等,既可驱邪避害,又可强身防病,不失为人们防病抗“疫”的有效举措。
 

       说到抗“疫”诗,最为经典的当属1958年毛主席所作的两首《送瘟神》。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前一首从疫病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损失入笔,而经过人民共同努力,消灭了血吸虫,因而在结尾处自豪地告诉所有人,血吸虫病终于“逐逝波”了。后一首以激越的笔调,描绘了瘟疫消灭后的景象,犹如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劳动画卷,表达出全国人定让“瘟君”无容身之处的决心,浓厚爱民情怀跃然纸上。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我们相信,在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