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余册藏书漂洋过海,
犹太老人再续上海故事
9月2日20时,两辆卡车载着十大箱8000余册不同寻常的书,停靠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边。
这些书的主人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犹太老人科特·威克。当晚,当他得知这些书终于顺利抵达纪念馆后,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我2019年来到纪念馆时,就感觉这里书太少了。正好我收藏了一辈子的书需要有个归宿,而上海正是当年收留我们的地方。”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打造一座权威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史料研究机构,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目标。眼下,随着纪念馆逐步扩建完成,一座集中展示犹太民族历史的图书馆也将亮相于世。这背后最功不可没的就是科特·威克,8000多册书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将首批进驻纪念馆。
82岁的犹太老人科特·威克与上海的缘分要从81年前说起。1939年,为逃离纳粹德国的迫害,年仅1岁半的科特跟随父母和4岁的哥哥齐格蒙特从维也纳来到上海。为了谋生,他的父母用带来的一台缝纫机,在东大名路开了一家制作手提包的店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二战后,科特离开上海到伦敦定居。在业余时间他喜欢收藏关于犹太历史的书籍。70多年来,他已累计收藏将近1万册,排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多个书架和书柜,其中还包括很多关于犹太人避难上海的书籍。
2019年2月21日,科特来到上海旅行。回到儿时生活和成长的地方,科特感慨万千。陈俭邀请科特共进午餐,让陈俭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当听说纪念馆计划扩建并建立一座图书馆时,老人表示愿意捐赠藏书。“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了!”
有了这个约定,陈俭奔波协调,最终在上海海关、上海市外办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家文化产业平台公司自贸文投等的协助下,2019年7月31日,科特珍藏了几十年的书开启了异国搬迁之旅。
随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开馆的临近,这些跟上海有着特殊缘分的书籍昨天终于送达纪念馆,安顿在了它们上海的新家。这8000多册书包含英语、德语、希伯来语三个语种,涵盖面很广,讲述了犹太民族的文化以及犹太人来上海避难等故事,保存十分完好。
来源:解放日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