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收藏
这部重图馆藏
缘何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汝帖十二卷》(受访者供图)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我市重庆图书馆、北碚区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明拓法帖《汝帖十二卷》、明刻本《周易程朱传义二十四卷》、明刻本《古赋辨体十卷》等10部古籍入选。至此,我市入选《名录》的珍贵古籍达276部。
在这10部古籍中,有一部古籍比较特殊。那就是由重庆图书馆选送的明拓法帖《汝帖十二卷》(以下简称《汝帖》),它也是重庆首部入选《名录》的碑帖类文献。
那么,这部《汝帖》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其珍贵之处又在哪里?7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收录颜真卿王羲之等名家书法
法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载体之一,一般指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明拓法帖《汝帖》所拓内容最初由北宋汝州太守王宷于大观三年(1109)刻于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其内容部分取自于《淳化阁帖》《绛帖》,主要收录了颜真卿、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经考证,我们馆所藏《汝帖》的拓印时间为明代前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馆员左鹏对记者说。
“这就是《汝帖》。”左鹏从特藏文献中心的库房里拿出4本蓝色封面的剪裱本法帖。虽然该拓本已存世500多年,但除了纸张有些泛黄,法帖整体保存较好。
多次鉴定挖掘《汝帖》价值
据介绍,碑帖的鉴定不同于其他古籍,不仅要求鉴定者具备丰富的金石学研究鉴定知识,还需鉴定者对文字学、书法绘画、传拓雕刻等相关方向的知识有深厚积累。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图书馆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汝帖》只能和其他碑帖一起,被妥善保存在特藏文献库。其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少有人知。”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张海艳表示。
这样的状况在2014年得到了改变。这年5月,为摸清“家底”,重庆图书馆启动了馆藏碑帖文献的整理登记工作。“我们先是联合西南大学,对馆藏碑帖进行整理和编目。对于其中保存较好的,则邀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专家进行二次鉴定。”左鹏说,随着这一工作的陆续开展,《汝帖》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当初我们觉得《汝帖》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品相颇佳,且书内有明代著名藏书家项子京的收藏印,证明其曾经被大家所藏。”张海艳说。
此后,为进一步挖掘《汝帖》的价值,重图还邀请包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施安昌、国家图书馆金石组专家冀亚平、北京大学图书馆胡海帆教授、上海图书馆仲威等在内的多位专家和学者,对馆藏碑帖文献进行多次鉴定。
暂时不能与市民见面
据了解,经多次仔细鉴定后,专家认为《汝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因此帖宋拓极少,所以作为明代拓本的《汝帖》存世500年,具有时间优势,加上保存品相完好,考据点清晰可辨,有较高文物价值;其次,从墨迹内容观察,字口清晰,笔道遒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三,经明代著名藏书家项子京收藏,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综合以上几点,施安昌先生建议我们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张海艳表示。
2018年,随着第六批《名录》开始申报,重庆图书馆将《汝帖》与其他碑帖古籍等珍贵文献一起列入申报名单。凭借良好的品相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汝帖》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我市首部入选《名录》的碑帖类文献。
此外,由于《汝帖》的数字化工作尚未完成,市民还不能与它近距离接触。“随着馆内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将来,市民可通过重图的官方网站,领略包括《汝帖》在内的多部珍贵古籍的风采。”张海艳说。(黄琪奥)
来源:重庆日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