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新书收藏
 

张一民:安氏秘藏与“大观园”原型

 

 
\
(安仪周画像)
 
       早期红学索隐派中,有人附会出清初大学士明珠府园为《红楼梦》大观园原型,如刊刻于道光年间的周凯《内自讼斋文集》,其卷八有《书安仪周事》一文,谓:朝鲜人安仪周名岐,“从贡使入都,偶于书肆见抄本书,不可句读,以数十钱购归。细玩之,乃前人窖金地下,录其数与藏处,皆隐语。偏视京师,惟明国公(珠)屋宇房舍似之,即世所谓大观园也。”正因为安仪周向明珠献出秘籍,使之获得意外财富,安氏父子也先后成为了明珠家的总管。
 
\
(周凯《内自讼文集》书影)
 
       此说甚为离奇,后人多认为荒诞不经。不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吕小鲜曾在1992年第6期《历史档案》,披露了《乾隆初陈顺等合伙偷刨安图入官房院内窖银案史料》,内有内务府所呈奏折两件。通过奏折纵览“刨银案”案情,似乎是形成此说的一个主要原因。
 

       “刨银案”的基本情况是:雍正五年,纳兰揆叙家人安图因夤缘皇九子允禟、国舅隆科多,引起雍正的极端反感,又娶红带女为妾,逼勒自缢,事觉被拿交刑部并籍没其家。位于京城后海附近玉簪胡同的安图房舍被收为官房,从中抄出白银逾二百万两。事后,有熟知安家底细的人透露出安图入官房舍院内还埋藏着大量的白银,引发一些人的贪欲。他们中有两拨人,一拨以天津安氏家人的奴仆陈顺为首,伙同旗人江老格、马大、李五、何七、王立柱、七十儿等人,勾结玉簪胡同官房看守人,三次潜入原安家院内,在已作义学房的山墙处,共刨得银重八千四百六十余两、金重二千二百二十两。另一拨以太医院医士齐殿玺为首,联络正黄旗护军阿克敦及旗籍当差之人法侃、塞楞厄、赫雅图等认买安图入官房五十七间半,然后多次实施刨挖,共得银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两。乾隆五年,这两起案件被内务府衙门缉获,陈顺、齐殿玺等俱被逮捕,经内务府总管大臣允禄审理并按律治罪。结案后,又派员在安图入官房内陆续刨得银十万二千三百十五两,与收缴的赃银一并依不同的成色进行处理,有的交入内庭,有的熔化贮库。其中有九五以下色银四万余两,遵行雍正皇帝的旨意,交与了圆明园工程处使用。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表《乾隆初陈顺等合伙偷刨安图入官房院内窖银案史料》首页
 

       “刨银案”发生在当时,肯定会成为京城里街谈巷议的爆料,产生轰动效应并不胫而走。随着时间推移,此事逐渐逐渐演化为“安仪周事”。
 

       安仪周又名安崎,号麓村,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著有《墨缘汇观》。因其收藏之富,鉴赏之精,引起后人对他身世的关注。经研究,人们发现他和纳兰明珠的大管家安三以及安图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人认为安三、安图和安崎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安三、安图和安岐是祖孙三人,也有人认为安三、安图和安岐互不搭干。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最有说服力的是借助历史上官方的档案文献进行考证。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二册收有《直隶巡抚赵弘燮奏陈审理明珠家人安尚仁等隐匿盐引案折》,奏折中有明确的记载:“安尚仁即安三,并子安崎均系原任内大臣明珠家人。”又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的《内务府总管大臣允禄等为偷刨银两之陈顺等审理定拟事奏折》,记载“安图入官房间之旁有伊弟安奇(岐)入官房一所,法侃现今认买,此房院内亦有埋藏银两未可定。”由此可知:安图与安岐是兄弟关系,安三则是他们的父亲。据“刨银案”中的案犯齐昌供说:安图的侄子安六称安图为“大爷”,可见安图是安三的长子,又据《扬州画舫录》载,扬州人称安岐为“安二达子”,可见安岐是安三的次子。另外清人萧奭《永宪录》提到安图另有一弟名安崶,隶于允禟门下。在内务府所呈“刨银案”奏折中也提到一位在天津的盐商“安凤”,“凤”与“崶”同音,则可能是同一人,疑似安三的第三子。
 
\
《康熙朝朱批汉文奏折汇编》所载《直隶巡抚赵弘燮奏陈审理明珠家人安尚仁等隐匿盐引案折》首页
 

       安三即安尚仁,又名安尚义,祖籍朝鲜,早年随贡使进京,后隶满洲正黄旗。因其精明干练,善于经营,为纳兰明珠所赏,成为明府的大管家,子孙亦为明珠家世仆。安三父子除了管理明府家务,还为主人经商,自己也从中营利。萧奭《永宪录》卷四载:“安图之父安三,当明珠为相时甚用事,圣祖洞鉴,珠令潜处扬州,挟巨貲行江西吉安等四府三十万引盐。及珠病革,圣祖欲问,又以安三祈恩,故复还京师。及揆叙卒,无子,以所有家财八百万献於宫府,令九贝子掌之,予安三银百万两资生,以赡养叙母妻”。《直隶巡抚赵弘燮奏陈审理明珠家人安尚仁等隐匿盐引案折》披露了安三借助明珠的权势,以“金义”、“钱仁”引名经营盐业,(安尚仁、安尚义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康熙三十五年,他购买张希思、陈州等七处盐引42262道,计窝价十六万九千余两,其中不乏有明珠的支持。奏折中记载他的同伙张霖亲供:“陈州七处地方,原是犯官家引名承办,借是明府本银,犯官于三十二年已出仕去了。在安庆皋司任内时,叔叔张希思于三十五年间退与钱仁承办,每引肆两作价,除还了明府的本利,找了几万银子,叔叔还了人家债务。”又有安尚仁供称:“我的主子原有几两银子放债,借与张霖的叔叔些银子使用,后来他因年老,将地方退与钱义钱仁做了。已经十有余年,放债取利是有的。”等语,即是明证。安图、安岐、安崶也随父到天津、扬州行盐,此外他们还在北京、天津、河南、安徽等地置田产、设钱庄、开当铺,甚至还在景德镇烧瓷,经营瓷器生意。安家的财产由此而富甲天下,这一点颇似明朝巨商沈万三。他们曾为修筑天津城出过巨资,为地方府衙弥补过亏空,为文人雅士出书售画,甚至皇亲国戚用钱也都打他们的主意。所以,安家私宅中有“金窖”、“银窖”之类的秘藏也不足为怪。
 

       由安家的秘藏,也可推知安氏的主子纳兰明珠府内也有同样的秘藏。昭琏《啸亭杂录》称:明太傅“田产丰盈,日进斗金,子孙历世富豪”。其家产又先后由安三、安图、安岐掌管,在安氏父子的筹划下,明珠府秘藏大量金银是极有可能的。正因为有这个因素,“刨银案”演化为“前人窖金”一说,地点移到了明珠府内。再平添出有一本隐语暗伏的奇书为安仪周所得,使传说更增添几分神秘色彩。至于说明国公屋宇“即世所谓大观园也”,则来自于社会上流传《红楼梦》乃写明珠家事,纳兰性德即贾宝玉原型之说的缘故。比较纳兰性德和和贾宝宝,在身份地位、生长环境、思想情操、以及坎坷遭遇确有许多相似点,人们自然而然会把现实中纳兰府邸的花园比附成《红楼梦》贾府大观园,其园中绿树成荫,芳草遍地,假山堆绣,湖水泛波。叠石、桥栈、游廊、亭阁点缀期间,有“通志堂”“渌水亭”“鸳鸯馆”“绣佛斋”“蕊香幢”“香界”“散花楼”等建筑,既富丽,又雅致,颇似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
 

       安氏父子先后在纳兰府中任总管,其所居当与纳兰府邸相距不远。据内务府奏折称,安图和安岐原居“玉簪胡同”,乃安三的老宅。今查北京街道胡同不见此名。笔者曾托京城纳兰迷豌豆黄儿(实名李君卿)查到《乾隆京城全图》,记载位于什刹后海明珠府附近,有一条簪儿胡同(现名孝友胡同),疑即是“玉簪胡同”。这不仅是因为名称相近,还因为簪儿胡同属正黄旗居地,与明珠府毗邻,更符合安三父子这样身份的人居住。吴长元《宸垣识略》载:“龙华寺在簪儿胡同”。龙华寺曾是明府家庙,(吏部侍郎汤右曾撰碑记中称之为“揆公祝厘之所”,揆公即纳兰性德的弟弟揆叙,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性德的朋友顾贞观、姜宸英馆於明珠府,即居住在龙华寺,他们的起居生活,当由安三负责。也许因为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姜宸英才与安三结怨,并累及到纳兰性德,以致纳兰性德为二人调解关系时,受到姜宸英斥责和羞辱。
 

       顺应红学索隐派的话,倘若明珠府园是《红楼梦》大观园原址,那么,安三父子所居玉簪胡同就是《红楼梦》中大管家赖大的花园。赖大的形象或许就有安氏父子影子,如此深究下去,岂不又有新的红学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清)周凯:《内自讼斋文集》,收在《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2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吕小鲜:《乾隆初陈顺等合伙偷刨安图入官房院内窖银案史料》,刊于《历史档案》1992年第2期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第2册》,档案出版社 , 1985年出版
       [4](清)萧奭:《永宪录》,北京:中华书局 , 1959年出版
       [5](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 , 1960.04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