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新书收藏

从吴晓铃藏书看现代学者的古籍收藏特点

 
\
    
       吴晓铃(1914-1995)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小说研究专家。他祖籍辽宁绥中,1914年生于河北迁安,幼年随父从河北滦县来到北京。1935年从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二年级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习。1937年毕业,留校任教。1938年12月逃出沧陷的北平,绕道来到西南联合大学。1942-1946年在印度寂乡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中国古典文学。1947年供职于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中心,编纂《通检丛刊》,同时在北大,清华,辅仁大学兼课。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后分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学术秘书;1957年转入文学研究所。1982年春夏两季,应邀访问美国十七所大学,与汉学家交流经验,调查各图书馆入藏的中国古籍。1985年又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吴晓铃不仅是享举国际的大学者,也是继吴梅,马廉,胡适,郑振铎,周作人,傅惜华等人之后的著名藏书家。他的藏书具有现代学者收藏古籍的显著特点。

 
1、专业特点

       如同郑振铎收藏戏曲编纂《清人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以保存古代戏曲资料,胡适收古典小说作为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依据一样,吴晓铃藏书也以自己从事的戏曲,小说,曲艺研究为主,不仅《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统统不收,就连普通文人必备的唐诗宋词也难入其眼目。他的各类藏书2272种,6263册,另有梵文和孟加拉文图书564册,其中戏曲最多,有杂剧117种,传奇501种,加上《盛明杂剧》初集,二集,《杂剧新编》《六十种曲》《元曲选》等丛编,总量在一千部以上,汇集了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曲集和主要作家的戏曲作品,涵盖了杂剧,传奇,诸宫调,宫廷大戏,承应戏,皮黄,影戏,曲选以及与戏曲相关的曲话,曲韵,曲谱,宫谱,乐谱,剧目,散曲,俗曲等各种文学体裁[1],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堪与专业图书馆相媲美[1]。小说是吴氏藏书的另一个重点,有265种,包括笔记小话,话本,拟话本,文言小说,章回小说等。他说:"我没有魄力和富裕的经济能力去购置那动辄索价数百金的讲史小说,我还只能徘徊在一条曲折的山径上满不在意地采折几朵野花奇葩。如万历四十年周氏大业堂刊本《通俗演义西东晋志传》",贯华堂刻本《水浒传》,程乙本《红楼梦》,乾隆二十九年抄本《绿野仙踪》等,都是吴氏所藏小说的精品。其中一些艳情小说,如崇祯二年刊本《禅真后史》,崇祯刊本《金瓶梅》(残),乾隆大字抄本《金瓶梅》,明刊本《隋炀艳史》筹,流传稀少,多被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注为"未见"或"存疑"。曲艺类包括子弟书,宝卷,弹词,鼓词,民歌民谣,笑话,谜语等。傅惜华《子弟书总目》著录公私收藏子弟书446种,吴晓铃自己就藏有103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百本张抄本,26种未见他家入庋。宝卷330种,其中187种已被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著录。
 
2、版本特点
 
\
       吴晓铃"自稔非考藏家,故不苛求版本,求其足供研习之需而已"[2]。他的藏书有刻本,稿本,抄本,石印本,影印本,油印本,晒蓝本,铅印本,复印本。最早的是明嘉靖二年(1523)刻本《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最晚的有1984年从日本复印的《佚存书目》。他自称"筐中所藏既不佞宋,也不尊元"[2],而明刻本有73种,清乾隆以前刻本有70多种,稿本11种,抄本达406种,多有珍稀罕见之本。[3]与佞宋主人黄丕烈,皕宋楼主人陆心源,后佞宋主人袁克文等达官贵人不同,也与工商巨子潘宗周,周叔弢不同,吴晓铃藏本的珍贵是相对珍贵。如贯华堂刻本《水浒传》是李贽删改后的第一个版本;乾隆抄本《绿野仙踪》是抄本,刻本各自流传的系统中的一个代表;乾隆五十六年舒元炜序抄本《红楼梦》,是最早的脂砚斋评本和较晚的戚蓼生评本,程甲本中间的一个过渡的媒介,对研究《红楼梦》文字演变起着桥梁作用;嘉庆二十年抄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现存最早的子弟书;《归元镜》无论刻本,抄本都四十二分,八十四分抄本的珍贵性自不待言。这只有学者型藏书家才能慧眼识真珠。吴氏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避重复,收集众本。如翼圣堂原刻本《李笠翁十种曲》,40年来只收得8部单行本,1974年在北京海王村发现全帙,又收入箧中。《六十种曲》有1935年开明书店铅印本,汲本阁初刻本,实获斋重印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本。《西厢记》藏本38种,从明到清,刻本,抄本,影印本,批注本俱全。这是为校勘版本使用的。
 
3、购藏特点

       吴晓铃藏书中除少量家传珍本,师友馈赠外,主要购自北京琉璃厂,隆福寺的古旧书店,书摊。[3]其父吴玉昆藏书绿云山馆,1936年去世,藏书不多,现已无法区分。吴晓铃青年时偶尔自称绿云山馆小主人吴嘿斋,后来把藏书楼命名"双棔书屋"。赠送的古籍有1937年同学吴伯威赠的《山歌》十卷,导师胡适赠的《太霞新奏》;1946年途经上海时,戴望舒赠《北红拂》;1952年好友侯宝林赠旧抄本《贯华堂批本西厢记》;1978年慕湘将军赠《宝纶堂集》等,为数不多。

       吴晓铃购藏的第一部曲籍是开明书店铅印本《六十种曲》,从中获悉其版本传承和递嬗脉络,发愿搜求汲古阁初刻本。他先结识一个书店的小主人,进而认识了琉璃厂,隆福寺几家书店的掌柜,先生和小徒弟,可到他们的书店恣意阅览书籍。他俩一起跑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宣武门内的小市,土地祠里的冷摊去问"有没有《六十种曲》的零种",甚至到文友堂,文奎堂,来薰阁,松筠阁和几个大书店的残书堆中挖掘宝藏,终于凑到30种,超过了当时的马廉(14种),郑振铎(17种),傅惜华(19种),北平图书馆(15种),开明书店图馆(1种)《笠翁十种曲》中的8种也是三四个书店凑成的。有时书商买到一部认为可以留下的书籍,也会挟个蓝布包送上门来,有时吴晓铃会踱进他们的书店喝茶聊天,问有没有进新书。1938年元旦,某书店以80元买到二百多种书,正在搬运,吴先生发现那部乾隆五十四年舒抄本《红楼梦》,以40元买下。[4]

      抄书是吴氏藏书的另一个来源。1936年见邃雅斋书店《小罗浮集》"无力致之",抄其散曲。1938年见隆福寺三友堂旧抄本《红雨绿雪楼三种曲》,刚用钢笔抄出两种,就被索回;郑振铎原藏乾隆间稿本《水浒传注略》,入藏北京图书馆后,1966年吴晓铃请三弟宝铃的岳父赵锡蕃代为抄出。为保留将要绝迹的《忆真妃子弟书》1975年吴先生借启功所藏抄本录副,吴晓铃还亲笔抄录了大量清宫承应戏,存亡继绝的苦心让人敬佩。

 
4、编目特点

       吴晓铃的版本目录学在燕京大学得到郑振铎真传。1935年转入北大后,为了补课,经常扎在图书馆里,"有关古籍版本目录之学的鉴定和分类的知识,我总是找洪宪皇帝袁世凯的驸马张庾楼老人请教。[2]旧书肆的师傅们"对于书籍内容虽"然他们不一定完全明了,可是关于版本的真伪新陈,校勘的精致粗劣却知之最详",吴晓铃从买书和交游中增长了见识。在西南联大,吴晓铃利用暑假读曲所得编成《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剧曲目录》又应老师魏建功之约编纂《鄞县马氏不登大雅文库剧曲目录》。解放后,为编《曲海新录》《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丛刊》,他又遍阅北京,天津,云南,江西等各大图书馆戏曲,留下《1962年访书读曲记》和《哈佛大学所藏高阳齐氏百舍斋善本小说跋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蓬莱慕氏书库述概》等。

       作为目录学家,吴晓铃将自己的每部藏书都贴上书签,整齐地按类排列,装入书箱。他的书签分三种:最早的一种白纸红字,分五行,第一行印"绿云山馆藏书",其下"部""类""函""卷""册""登录号"分别填写。这种格式明显模仿图书馆的古籍书签,但佷快被两种黄纸红字的书签代替。一种简略,分两行,上行填写书名,下行填册数,价格。一种详细,分四行,分别印"书名""著者""类别""版本""册数""价格",后面各留一个空格填写。这两种书签同时使用,除价格不填外,其它都认真著录。吴晓铃生前没有编出完整的书目,但编有几种专题性目录,有1940年编的《绥中吴氏绿云山馆藏曲目录》,1976年编的《绥中吴氏双棔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1989年编的《双棔书屋考藏珍本丛书初集目录》。

 
5、利用特点

       同郑振铎,胡适等学者一样,吴晓铃藏书的目的是供自己研究使用,可分校勘,出版,考证三个方面。如1935年开明书店铅印本《六十种曲》以道光刻本为底本,1952年吴晓铃利用全国公私收藏的59种汲古阁初刻本重新校勘。1954年,他利用十二种明清重要版本校勘《西厢记》,并加以简明扼要的注释。1961年做《南北宫词纪校补》。还有一些校本没有出版,如1957年用中国科学院文学所明抄本《说集》校勘《录鬼簿》,叶德辉刻本《青楼集》,补校《传奇汇考标目》。郑振铎编辑《古本戏曲丛刊》,吴晓铃出任编委,不仅奔走效力,还献出自己的藏书以供选用。如第九集收入的乾隆间内府五色套印本《劝善金科》嘉庆十八年内府朱墨套印本,《昭代箫昭》第五集收入的《增广归元镜》,《四友堂里言》,《葫芦幻》《金兰谊》《玉蜻蜓》等。收入《古本小说丛刊》的有乾隆间舒序抄本《红楼梦》,乾隆五十年董显宗抄本《斩鬼传》。1989年,吴晓铃又将藏书中的《叹清政西江月》《石涛山人见闻录》《当字谱》等十部小书编成《双棔书屋考藏珍本丛书》初集,其中富竹泉《考盘室诗草》中的《自题画石》一首,曾有人伪称曹雪芹撰,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吴晓铃藏书多有题跋,如《鞠通乐府》跋考证版本,流传,《忆真妃子弟书》跋记各种版本存世情况,《悯忠碑鼓词》跋考证主人公李毓昌本事,抄本《升平宝笩》跋与首都图书馆藏《西游传奇》对比内容,《斩鬼传》跋考订版本和作者。吴晓铃的很多考证文章都是以其藏书为基础的,如《青楼集撰人姓名考辨》《关汉卿生卒新考》、《<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及其异本》,《说"三侠五义",》《试揭所谓曹雪芹佚诗之谜》《和李开元的家事与交游》等。从吴先生的题跋可以看出他的淘书经过,为求珍本秘籍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这样积聚起的藏书,吴先生十分珍惜,当然不愿其离散。如同马廉不登大雅堂藏书转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周明泰几礼居藏书转入上海图书馆,郑振铎藏书转入国家图书馆,2001年吴晓铃藏书转入首都图书馆,专设"绥中吴氏文库",其归宿也和许多学者型藏书家一样。这批书已吸引海内外戏曲,小说,曲艺研究者前来阅读,还有苗怀明《吴晓铃藏抄本考述》,夏薇《关于舒元炜序本底本构成的新发现》[6]等多篇文章面世。相信将来,吴氏藏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书荫.吴晓铃先生和“双棔书屋”藏曲.文献,2004(3):4-8.
[2]吴晓铃.吴晓铃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刘乃英.绥中吴氏藏书及其文献价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增刊):76-77.
[4]杨乃济.吴晓铃先生记购得“舒序本”之经过.红楼梦学刊,1999(2):343-345.
[5]苗怀明.吴晓铃藏《忠烈侠义传》抄本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1):71-74.
[6]夏薇.关于《红楼梦》舒元炜序本底本构成的新发现.红楼梦学刊,2008(3):27-44.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