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新书收藏
 

安祖朝:于古籍书海“寻宝”

为唐诗之路“拓荒”



       他甘于孤寂,经年累月伏案于斗室;他痴迷古籍,披星戴月遨游于诗海。他“神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将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汇集的三千多位诗人与五万三千余首唐诗一一梳理,筛选形成国内首部县域唐诗专辑校注的著作——《唐诗风雅颂天台》。他就是文史学者、退休教师安祖朝。

       起步迟,不等于我跑得慢

       多年以前,安祖朝无意中得知有人在提“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这让他很受触动。其实在此之前,他已关注唐诗二十多年,也收集了近百首描述天台的唐诗,但因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无暇深入研究。

       后因工作需要,安祖朝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他就这样“一不小心”成了跨学科专业的教师。1992年,安祖朝从浙江省天台中学调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任历史教研员,开始从事专业的历史教学研究工作。到2008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全力研究天台山唐诗。

       安祖朝发现,当时与浙东唐诗之路相关的诗集汇编虽有出版,但唐诗收集的数量不多,只有几百首。有些诗比较凌乱,且多无注释;有些诗即使有加注,也存在不少差错。于是,他决心出一部准确、全面的天台唐诗著作。

       “你本事那么大,能超过别人?”“别人都已经搜集到了几百首,能搜集的都已搜集了,你就别浪费时间了!”面对以上问题,安祖朝都一笑置之,坚持埋头钻研。

       数量多,不等于我标准低

       几乎有五年时间,安祖朝把自己“封闭”在斗室中,《全唐诗》《全唐诗外编》《浙江通志》《台州府志》等典籍成为了他的伙伴,陪他熬白了头。从诗海中,安祖朝选出了一首首与天台相关的唐诗。这些唐诗从近百首逐渐变为数百首,最后超过了一千首。

       2012年11月,安祖朝应邀在“中国第五届唐诗宋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他的学术成果,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人发出质疑:“是不是真有那么多与天台有关的唐诗?”安祖朝回应道:“找的数量多,不等于我的标准低,里面任何一首都经得起推敲。”

       2013年,安祖朝已搜集到一千一百二十二首天台唐诗,其中有十二首是新发现的,这一贡献填补了国内唐诗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边是新增,另一边是删除。在搜集的天台唐诗中,他七易其稿,其中的七十多首有部分同行也基本认可,但他在经过反复比对、思考后,最终从文本中删除:“这部分天台唐诗存在疑问,需要重新鉴定。”为此,他从专著中删去了十余万字。

       考证难,不等于我会敷衍

       研究天台唐诗,考证、甄别是关键。安祖朝是地道的天台人,对本地的风俗人情了然于胸,这为他的考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尽管如此,注释的艰难仍是他最大的“绊脚石”。他说:“唐代诗人大多是饱学之士,他们用典范围很广。注一家诗相对容易,毕竟是一个人的学问;注百家诗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需要通晓百家的学问,涉及面广多了。”

       隐居天台山七十载的寒山子有诗云:“兄弟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有人望文生义,牵强地将寒山子的出身断定为豪门,“住五个郡,管三个州”,不是大富便为大贵。安祖朝经过多方考证,终于从《孝子传》中找出了答案,确认这是不相关的概念,也就厘清了一个学识上的问题。

       注释需要考证穷究,安祖朝将大量时间放在了考证上。有的诗存在一些疑问,并且一时找不到合理的答案。对此,他会茶饭不香,犹如遇到烦心事一般,甚至连做梦也在思考。他有时也会心生退意,最终凭借为家乡作奉献的想法说服了自己。

       “我要通过唐诗真正让天台山文化凸显出来,让人向往,这是发展旅游很根本的东西。”安祖朝说,“学问做不得假,只有真正让人信服,对方才能近之、亲之、敬之。”

 
来源:浙报集团共享联盟天台站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