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资源捐赠者:收罗珍物 献于社会
古籍、雕版、拓片等版本资源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的有形遗产,每一份都弥足珍贵。海南现存版本资源,大都是以传承、购买、捐赠、调拨等方式被纳入馆藏。记者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海南省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了解到,这些机构大都接受过社会人士捐赠的版本资源。部分受赠的版本资源,甚至成为“镇馆之宝”。由此也可看出,社会捐赠者对版本保藏工作的重要性。
捐赠古籍 | 尽显赤子之心
从古至今,社会人士捐赠的书籍,一直是海南各类版本资源收藏机构馆藏的重要来源。
在海南省的各大图书馆中,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富、善本较多。2013年,该馆被海南省政府授予“第一批海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记者了解到,石光瑛是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有古籍捐赠者中捐赠数量最多者。
石光瑛捐赠的清道光刻本《皇清经解》。资料图
石光瑛是浙江会稽(今属绍兴市)人,清末科举应试曾中举人,后在中山大学等校任教。20世纪40年代前后,他将一批珍贵的古籍赠予广东黄埔一所中学。新中国成立前夕,该中学迁往海南与海南华侨中学合并,这些古籍随之被移交给了国立海南师范学院(今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
清道光刻本《皇清经解》内页。资料图
海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大学衍义补》是明代海南籍大学士丘濬阐发《大学》经义,论述“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名著。此书是新加坡华裔丘程光无偿捐赠的。1999年,爱国心切的他计划通过民间渠道将此书送回国,恰逢海南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陈少凡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访,丘程光与之相识后,决定将这部书赠给海大图书馆,并亲自送书回海南岛,令人感动不已。
谈到向海南捐赠版本资源的知名人士,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乐嗣炳。
乐嗣炳。资料图
乐嗣炳,浙江镇海(今属宁波市)人,我国现代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文物收藏家,曾在私立东方公学、艺术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职。1988年,乐嗣炳的家人遵从其生前意愿,向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捐赠了1500多册(件)古籍,3500多册(件)书籍,1000多件字画和拓片,以及1000多种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钱币。他生前曾说:“我在,古籍和文物在;我不在时将这些送到海南的黎族地区。”
将数千件文物无偿捐赠给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有人可能会认为,乐嗣炳和海南民族地区有很深的渊源。而实际上,乐老从未在海南生活过。
乐嗣炳捐赠给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古书画作品。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世纪40年代,为躲避战乱,乐嗣炳一家迁往三江县丹洲,此地隶属广西柳州,位于桂、贵、湘三省交界处。丹洲居住着侗、壮、苗、瑶等少数民族同胞。乐嗣炳充分发挥自己语言学专业的优势,在当地进行民俗学研究。他翻山越岭,实地考察各民族的语言、风俗、歌谣等,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乐嗣炳的家人回忆说,与少数民族同胞深入交流,让乐老对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因如此,他才在遗嘱中提到,要将一批文物捐赠给海南的黎族地区。
慷慨转手 | 延长资源“寿命”
随着保存技术和设施日趋完善,如今我省不少文化机构可以给版本资源提供较好的存放环境,一些民间收藏者为了延长版本资源的“寿命”,更好发挥版本资源的作用,主动将雕版、石碑等藏品捐出。
6月12日上午,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潭堀村,一场捐赠仪式在该村陈氏祖屋前举行,两块与陈氏先人有关的石碑迎来了它们的新主人——海南省博物馆。
“这块‘节孝’碑立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海南历史名人张岳崧的次子张钟彦为潭堀村的周氏、李氏婆媳所刻的。”村民陈星儒一边介绍,一边在碑面上细细擦拭,以让石碑上的字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陈星儒介绍,这块“节孝”碑两面有字,长202厘米、宽62厘米、厚9厘米。另一块石碑是一块墓碑,立于1938年,墓碑主人名叫陈自强。
这两块石碑在陈氏祖屋放置了近60年,如今潭堀村将要拆迁,为了让它们有更好的保存环境,村民们决定将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海南省博物馆。
“这两块石碑保存状况基本完好,字迹较为清晰,品相完整,是我省比较常见的文化遗存,符合收藏标准。”海南省博物馆征集部馆员吴慧表示,该馆将对这两块石碑进行深度研究,合适的时候用于展览。
清雷琼道道台杨文骏购捐、目前藏于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古籍。资料图
物尽其用 | 寻宝人甘做献宝人
历经岁月洗礼,许多版本资源最初的光彩已消失不见,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希望通过捐赠这种形式,让版本资源在新平台焕发生机活力。
2017年6月10日,海南名老中医霍列五的儿子霍毅和孙女霍筱薇,将家中上百卷古籍(含医书)捐赠给海南省图书馆,希望借助文化机构的专业力量,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古籍,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霍列五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的影响下,他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没人指点,他只能通过收藏、研读各类医书,自学中医。就这样,他养成了收藏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霍毅说,父亲的藏书来路五花八门,书摊、邮局,甚至废品收购站,都是他的寻宝地。
“虽然当时收入不高,但父亲很舍得花钱买书,甚至通过省下饭钱来买书。”霍毅还记得,以前大型的书局、书店经常在报纸上刊发新书目录和购买地址,每当看到有珍贵的医书上市,霍列五就会到当地的邮局给书局、书店汇款购书。有的书一本要花费两三个大洋,漂洋过海两三个月才能送到。
废品收购站在很多人看来是垃圾收纳场所,霍列五却将之视为待开采的宝藏。为了收集医书,霍列五经常在海口的各大废品收购站转悠,购买别人当废纸卖的医书。“日子久了,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每次看到医书都会拿出来,专门给父亲留着。”霍毅说。
来源:海南日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