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
试析金石家的书画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品市场随着1992年第一锤的敲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继楼市、股市等产业的又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板块。呈现了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拍卖行的数量井喷式增加;其次,藏家的个性需求增加。再者,拍品种类的细分,从以前的粗略分为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到时下的如文人书画、金石家书画、篆刻印章、名人手札等,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类专场。而在这些板块中,金石家的书画作品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群体,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金石家的书画市场作一个简要的探析。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需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金石?什么是金石学?哪些人才可以称呼为金石家?
金石学兴起于宋,而兴盛于清。在宋代时,关于金石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体系,且被认为是开辟了中国金石研究之先河。如欧阳修《集古录》中对其搜集的青铜器、鼎彝器,按照名款、年代、铭文、收藏人等条目逐一登记、辨识。以及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金石录》。
(六舟 行书诗翰扇面 18.5×54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自清乾隆始,金石文化一时成了包括高官、地方官、学者、收藏家、布衣、商贩等都加入的时尚之举,形成了自乾隆(1736-1795)至嘉庆(1796-1820)和自道光(1821-1850)至咸丰(1851-1861)的金石学共同体。乾嘉时期的金石家往往具有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这对于推动金石的研究以及扩大参与群体是有推动作用的。
而至1904年西泠印社创社始,以及民国时艺术品市场的大发展,金石文化滥觞。诚如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在《金石家书画集序》说:“于是社有相谋,以谓金石之学,宋元以降,有清最盛,其所著录,上穷周秦,远及海东,殚心汲古,发潜显幽,金石家者负艺林众望者久矣。”可见,金石研究是越来越受到各类群体的关注,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另,陈岩的《近代篆刻艺术市场考略》曾整理指出:马国权《近代印人传》收录著名印家125人;孙询《民国篆刻艺术》涉及约190余人;《中国篆刻全集》收录478人;韩天衡《中国篆刻大辞典》约有近千人。亦可窥见金石篆刻队伍的庞大。
而至1904年西泠印社创社始,以及民国时艺术品市场的大发展,金石文化滥觞。诚如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在《金石家书画集序》说:“于是社有相谋,以谓金石之学,宋元以降,有清最盛,其所著录,上穷周秦,远及海东,殚心汲古,发潜显幽,金石家者负艺林众望者久矣。”可见,金石研究是越来越受到各类群体的关注,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另,陈岩的《近代篆刻艺术市场考略》曾整理指出:马国权《近代印人传》收录著名印家125人;孙询《民国篆刻艺术》涉及约190余人;《中国篆刻全集》收录478人;韩天衡《中国篆刻大辞典》约有近千人。亦可窥见金石篆刻队伍的庞大。
/ 金石家与印人 /
我们翻阅文献资料,会发现印人是金石家的误区延续了比较长时间。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和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后于1944年、1983年都有不同的表述。两则内容兹录如下:
马衡在《中国金石学概论》中说:“余常闻之人曰,‘某人善刻印,今之金石家也’,一般人以为刻印即是研究金石。其实金石二字,岂是指一支铁笔(刻字刀)与几方印石之谓?依此解释,未免浅之乎视金石学矣。盖金石者,乃指金文及碑版而言。金文者,商周以来铜器之文字;碑版者,秦汉以来刻石之文字也。治史学者每患文献之不足,乃于书籍之外搜寻其他史料。金石文字为当时人所记载,所谓直接史料,其可信之成分远胜于辗转传写之书籍。研究此项直接史料,始得谓之金石学。印为古代用为凭信之物,或刻于铜,或刻于玉;或刻地名官名,或刻私人姓名,当然为史料重要部分,而在金石学范围之内。刻印家欲知印之源流沿革、形式、文字之变迁,应先研究古印,自属当然之事。即以文字源流而言,不但古印应研究,即一切金石文字,也在研究之列。故金石家不必为刻印家,而刻印家必出于金石家,此所以刻印家往往被称为金石家也。”
沙孟海在西泠印社80周年社庆的一次发言中,曾言及:“对于这一问题,社会上有些人还确实不够了解。照我看法,金石学是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一门学问,而篆刻学则是美术方面的一门学问,两者虽有联系,但不是一件事。犹如书法不等于文字学一样。”
从以上两则信息可知,两位社长的意见是一致的,篆刻(印人)就是金石家,金石家就是篆刻家,两者不是一回事。同时,对金石、金石家研究的范围,篆刻是艺术创作,而金石学则是学问与学术范畴,都做了阐述。另,1999年版的《辞海》中,对金石的概念是:称钟鼎碑碣为金石。从《辞海》中的解释可得知,金石主要指的是刻在钟鼎碑碣上的文字。金石学家韩登庵曾说:“‘金石’二字,旧时代里是指研究古代的铜器——各种钟、鼎、彝、爵等包括铜印在内,及各种古代石刻——碑、碣等包括砖瓦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证,而有成就者,称之谓金石家,或金石学者。”
从以上分析,我们对“金石”“金石学”“金石家”“篆刻家”应该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吴昌硕 三色牡丹图 66.5×136cm 轴 西泠印社藏)
笔者通过自己亲历艺术品市场数年,以及通过大数据整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金石家的书画大致出自这三类:一是乾嘉时代的金石家,二是道咸时代的金石家,三是民初的以西泠印社为主的部分金石家。他们中的这些人社会地位、金钱财富、职业方向各异,但是他们相同的旨趣就是研究金石,把玩金石,鉴藏金石。诚如黄易《致潘应椿》说:“金石古欢,世有几人,能不神依左右耶?”虽然是黄易写给友朋的一句话,却道出了金石文化的魅力。
/ 乾嘉时代的金石家 /
金石家的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个板块,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形成。乾嘉时代的金石文化发展特征比较明显,以金石为媒介的交友方式比较流行,南方和北方的交流比较频繁。其次,金石交易的市场比较活跃,且交易的价格还不低。薛龙春《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指出:乾隆内府购入安歧旧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时,花费了2000两银子;乾隆时期,有人售卖孙承泽旧藏《澄清堂残帖》,索价达到300两。笔者从市场流通的角度对这时期主要的金石家做了个不完整的统计。由于金石学的发展是一个延续性的,所以也列出了数位清初的金石大家。乾嘉时代的部分金石家:顾炎武、曹溶、王弘撰、郑簠、朱彝尊、万经、金农、丁敬、杭世骏、梁同书、王昶、钱大昕、罗聘、翁方纲、段玉裁、方薰、桂馥、张燕昌、蒋仁、邓石如、黄易、钱坫、王念孙、奚冈、洪亮吉、陈豫钟、陈鸿寿、梁巘、孙星衍、尹秉绶、阮元等。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浙江钱塘人。好搜集碑碣石刻,工诗文,擅书画,尤精于金石考据,绘有《访碑图》,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黄易在乾嘉时代,是一位桥梁式的人物,尤其是他所倡导的访碑活动,连接起了南北的金石家群体,如时在北方的金石家前辈翁方纲很多藏品即来自于黄易提供。亦如钱大昕曾说:“海内……嗜之笃而鉴之精,则首推钱唐黄君秋庵”。魏锡曾评云:“朱文六国币,白文两汉碑。沉浸金石中,古采杨新姿。姿嘏亦何病,不见倩盼诗。”可见,黄易在乾嘉金石学中的地位,以及对道咸时的金石发展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其提出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的篆刻理念一直影响至今。
黄易的作品传世比较少,而绘画传世极少,查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显示各大公立博物馆收藏的黄易作品30件左右。所以,通过现在拍卖市场数据分析,只要是市场认可的黄易作品,价格都是比较可观的。如黄易作于1788年的《谷原诗意册》 (十三开)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了457452元,时隔两个月在杭州西泠印社拍卖拍出了784000元,涨幅近100%。2014年5月,西泠印社拍卖的黄易《嵩洛访碑日记》手稿本,拍出了2070000元。而其作于乾隆癸丑(1793年)的七开书画册,尺寸为23.3×32.8cm,水墨纸本,2019年6月在中国嘉德拍了7705000元,即每开1100714元。窥见这一时期的金石家书画作品随着藏家鉴赏眼光的提高,会越来越来得到市场的青睐。
(翁方纲 致黄易 手札 故宫博物院藏)
/ 道咸时代的金石家 /
道咸和乾嘉时代金石家是前后交替的存在,所以在地域范围和人员参与数要远远多于乾嘉,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北方时形成了以陈介祺为中心的金石人物,而南方则是比陈介祺大17岁的吴式芬遥领。两人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被誉为最早的研究者,两人亦师亦友,一起合撰了《封泥考略》,而陈介祺汇辑成一百九十四册本的《十钟山房印举》,从体例、印章数量等都是印谱史煌煌巨制,以及其对于金石全形拓技术的新发展,对道咸、同光以及现在的学者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陈介祺书法对联从10年前的2万元上下价格到现在10-25万价格,已是正常。而其鉴藏过的金石拓片10年前的低谷价格到现在只要出现于市场,且被市场认可,都会有不俗的市场价格。道咸时代的部分金石家有:钱泳、张廷济、瞿中溶、包世臣、姚元之、吴育、达受、吴式芬、许瀚、吴廷康、吴熙载、何绍基、赵之琛、陈介祺、钱松、杨见山、徐三庚、赵之谦、潘祖荫、翁同龢、吴大徵、王懿荣、俞樾、杨守敬等。按时下艺术品市场的专场分类,乾嘉和道咸时代的艺术品,指的就是古代书画市场。古代书画市场相对于近现代市场来说,不仅留存的作品少,可兹比对的图片也少,需要从事者储备文史、美术、鉴定、经济等方面知识,从一定情况下来说,把玩古代书画就是学识、经验的大比拼。
/ 民初西泠印社金石家 /
民国金石家是继清朝后的又一次大盛行,主要以西泠印社等社员群体为主。这个群体的艺术家,市场比较认可,如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等每年都会有金石家书画专场等,流通性和价格还不错。以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为例,查阅其2017年、2018年、2019年和金石家有关的专场如西泠印社社员专场平均成交率达到了97.5%、吉金嘉会·金石碑帖专场的平均成交率达到了79.5%、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的平均成交率达到了80.5%。从数字来看,成绩是不菲的,可见市场关注度是比较高的。民初的以西泠印社为主的部分金石家及其他有:吴昌硕、张祖翼、曾熙、齐白石、黄宾虹、钟以敬、罗振玉、李瑞清、叶铭、吴隐、赵叔儒、陈师曾、经亨颐、王国维、丁佛言、丁辅之、叶玉森、费龙丁、王福庵、李叔同、楼辛壶、马衡、邓尔雅、寿石工、简琴斋、郭沫若、马公愚、董作宾、钱瘦铁、王个簃、张石园、沙孟海、诸乐三、朱复戡、来楚生、陈巨来、韩登庵、吴朴堂等。以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相对于乾嘉、道咸朝留下来的作品要多,也是现在市场把玩的主要品类,而有些人的价格还很低。
(吴昌硕 行书横批 浙江博物馆藏)
/ 金石家书画为何备受关注 /
金石家书画为什么会受到市场的关注,笔者做个简要总结:1、市场上收藏群体的更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加深。2、金石家的学术根基强,传统文化深厚。黄宾虹曾言“清二百年中,惟金石家画尚存古意,其余不足论也。”这句话,是黄宾虹以金石文字笔法为宗的“道咸画学中兴”画学思想,是美术史学上的一个重要观点。此说主要是对清代道光、咸丰朝以来的中国书画大加褒扬。这对我们关注艺术品市场是有借鉴意义的。3、金石家创作的作品大多是文人艺术。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而丁辅之在《金石家书画集序》说:“闲情所寄,或书或画,皆有奇气,而其名有彰有不彰,寸缣尺素之所传,致足珍惜。”陈、丁两者之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我们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书画分析来看,这类作品是极力受到市场追捧的。4、金石家的艺术家大多都是交叉类型的艺术家,涉及市场板块多元,就像上面列出的艺术家,他们很多都有多重身份和技能特长,他们一些是擅书法,精研金石;一是擅绘画,精研金石;其次擅书画,精研金石;还有一类是从政为主,兼研金石。这样一来,随着市场板块涨幅的高低会有不同的市场表现。5、相比较于其他艺术品市场的板块价格,这类艺术家的价值还有待于深入挖掘,整体还是处于市场洼地,想象空间大。
艺术品市场真伪混杂,要想在市场中少“吃药”,且能够得到好的投资回报,我们需要不停学习,多请教经验丰富的人,多看,多总结,少动手。
来源:美术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