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旧书:阅读的蹊径

 

\

       逛旧书店,眼光放在明清刻本、民国老版上固然是享受,看看文史类的“积压图书”可能也别有收获。

       逛旧书店,最容易感觉到的就是满足与遗憾这样两种强烈的情绪。满足,是因为好书四壁,见猎心喜,遗憾,则是因为永远有那么多书自己买不起、看不完,也永远有那么多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见到了,一个犹豫,就是错过机缘。

       旧书店一般有两种。一种旧得有韵味,卖的书出版时间比较早,从明清刻本到民国印本,从建国初翻译引进的书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连环画,间或兼营金石、旧玩、钱币、民国老月历牌什么的,往着收藏的路数上奔。最不济卖的也是建国后初期印刷的那些平装书,越是少见的版本越抓眼,一本书本身的流传都能想象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遇到名家曾入藏又流失到市面上的那种题字本,就捡了宝。大学时在南京,看到夫子庙杨公井古籍书店就曾摆着一套十册的郑振铎所编的《清人杂剧》初集,扉页还有郑振铎题赠叶圣陶的赠言和签名,看来当年叶圣陶的藏品。当然价格是不菲的。还曾见过一套三册的《诗人阮鸿藻文革诗稿》,很有时代特色的红色塑封笔记本,每一页都用毛笔字写着古体诗稿,价格相当便宜。但当时浅见,不知道阮鸿藻是何人,觉得所录诗句俚俗不文,格律不谨,几近打油诗,所以看看也就放下了。回去之后查到此老生平,觉得很可以买回来收藏,过了一个星期再去找,就已经被人买走了。对同好叹息此事,人家笑我淘书之缘未到,眼光晦暗不明,从此称我“淘缘暝”。

       另一种旧书店,经营的是出版不久却积压在仓库里无人问津、打折出售的图书。积压书可不一定是烂书,相反,其中不少是很有学术价值,但是读者面狭窄的学术论著。这些学术著作中有名人的文集,也有不太出名的学者的著作,后者虽然名气不彰,著述却可能有独到之处,然而印数往往很少,所以市面上流传不多。因此不少爱书同好说,积压书库里面的书,一大半倒比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那些畅销书有价值。对于囊中羞涩的书蠹们来说,这第二类旧书店意义尤其重大。这样的低折扣下,那些定价几百上千的丛书、全集之类的大书才有可能搬回家中。比如《章太炎全集》、《陶行知全集》、《全唐小说》等,都是在这类小店中购入的。这两年来,打折书市场上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几套丛书很抢眼——拉美文学系列、拉美作家谈创作、俄罗斯白银时代丛书……估摸都是在仓库中埋了10多年,终于见了天日。

       南京的这类旧书店集中在夫子庙四周特别是建康路上,折扣打得很低,说是五折书,其实二三折也有交易。还有朝天宫一带的一家天宫书店,号称南京最大的一家五元书店,大部分单册书都三元五元。书多,也杂,进货很快,每次去都能挑上一大摞满载而归。广州这类书店似乎不多,或许是我来到广州这十多年宅得太过,看到的打折书摊多是售些食谱、健康、生活、成功学之类的书,偶有当代作家文集,看那印刷质量都有盗版之疑,不敢入手。

       盛名在外的朝天宫旧书摊,据说珠沉玉隐,常有珍稀的图书散见其中,识货之人可以在此捡漏,但我自己没有过这样的奇遇——或许眼力不够,入宝山而空回了。书倒也淘了一些,如勒内·格鲁塞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版的《草原帝国》,漓江出版社1998年1月版的《庞德诗选:比萨诗章》都是在这里淘的,但都称不上惊喜。遗憾倒是常有,比如看上的书不是全套,比如书的品相差到缺页的地步,比如按照书单来寻书,竟然一本也找不到……这种时候,就知道对书的爱和人世间任何一种爱一样,都无法完满。(杨一一)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