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吹拂故纸堆里的书香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人民的期待,也是古籍出版人努力的方向。5月16日至17日,记者在第36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上获悉,在《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的引领下,不少出版社的古籍数字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以中华书局为例,今年4月中旬,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古联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三方共建“中华物产与文明探源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技术手段打通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自然科学的界限,让古籍出版从传统文史哲领域延伸到古代科技典籍,从常规的阅读或查询延伸到服务实体经济。不止于此,上海中西书局作为与清华大学共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数字化中心预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楚文字综合整理工作平台”经过多轮测试,已交付清华大学正式投入使用。
由纸上计划变为成果应用,使不少古籍出版社将推进古籍数字化作为今年乃至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来自中医古籍出版社信息显示,该社拟在两年内把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打造成国内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古籍服务平台。辽海出版社则计划推进“《清文总汇》数据库”建设,打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电子化平台。
如果说数字化给古老的古籍、传统的古籍出版注入了新的生命,那么古籍出版人的理念更新、积极作为是这一新生命的催生者。种种迹象和事例表明,数字化技术吹拂了故纸堆里的书香,来自古代的书香让当代读者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未来,古籍数字化如何走深、走实、走远?记者认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设想值得借鉴。其一,该社希望与中华书局、清华大学等在古籍数字化方面成绩突出的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完善整合式文献数据库建设。其二,该社希望加强与地方高校、方志办等机构合作,聚焦专题性、地方性数据库的建设。其三,该社将尝试服务于特定研究项目的个性化、定制化数据库建设。其四,该社将开展国际与地区间古籍数字化人才交流与合作,为古籍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