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报刊

毛氏汲古阁刻本特色及其价值考述

 
 

\ 
 

       毛晋(1599~1658),初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等,室名有汲古阁、绿君亭等。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他一生刻书众多,所刻书板逾十万。于经史、词曲、小说、笔记无所不包,成为中国历代刻书之佼佼者。研究汲古阁刻本特色、版片流散情况及其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对当前的古籍普查、珍贵名录的申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毛氏汲古阁刻本特色
 

       汲古阁刻本有个前所未有的特点,即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其字体、版式花样不一,品种繁多。

 

\

       1.1 字体大体可分四种:(1)少数在天启时刻的,使用当时流行的长方体字,如《二家宫词》、《三家宫词》、《苏米志林》等均是,这些本子在版心下镌有“绿君亭”三字;(2)使用万历时开创的方体字,大字如《三唐人集》,小字如《列朝诗集》;(3)把万历方体字压扁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扁方体字,横细竖粗,如《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逮秘书》中的《老学庵笔记》、《五代史》、《文选》、《乐府诗集》等,在汲古阁本中占了绝大多数;(4)仿欧体字,瘦长且斜,仅《中州集》、《河汾诸老诗集》及《诗词杂俎》中的《谷音》、《元宫词》等几种。

 

\

       1.2 版式从版心看,天启时所刻书版都在版心下镌有“绿君亭”,如《二家宫词》、《洛阳伽蓝记》、《神农本草经疏》等。以后则多数在版心下方标有“汲古阁”,如《陆放翁全集》、《宋名家词》、《唐人选唐诗》、《唐诗纪事》、《九正易因》等。还有的在每卷首尾页版心中央标出“汲古阁毛氏正本”,如《唐人八家诗》、《乐府诗集》、《李善注文选》、《十七史》、《史记索隐》等。从行款看,常见的有九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如《绣刻演剧》、《元人集十种》、《倪云林先生诗集》、《三唐人文集》等;另有八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如《宋名家词》、《陆放翁全集》、《九正易因》等;绿君亭刻本则均为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十七史》为十二行二十五字小字双行三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史记索隐》十四行二十七字小字双行四十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另外,《中吴纪闻》、《吴郡志》两种,版式比较特别,均为大黑口、三鱼尾、粗边栏,版心中有装饰图案,版心下镌“汲古阁”。
 

       2 毛氏汲古阁刻板存亡考述
 

       毛晋穷毕生精力刻书,有过“毛氏之书走天下”之盛况,然而在其死后,后人却不能将其事业发扬光大,反而将所有的藏书和书版散尽归于他人。清道光壬寅仲夏海虞顾氏开雕的《汲古阁校刻书目》之后附有悔道人辑《汲古阁刻板存亡考》,记录刻板二十五种,在毛氏众多种书籍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不过它留下了毛氏雕板的流传轨迹,为我们今天鉴定毛氏版本提供了依据。最近在申报珍贵古籍名录时,笔者又发现了一些悔道人没有记录到和记录不同的情况,分述如下。
 

       诗词杂俎十二种二十五卷,(明)毛晋编。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两部,一部为明天启崇祯间毛氏汲古阁刻本,另一部为清重印本。重印本书名页右上镌“汲古阁原本”,左下题“古松堂藏板”,古松堂或为清嘉兴人范昌的室名。王重民先生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记载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诗词杂俎》书名页镌“吴门寒松堂藏版”。据此推断《诗词杂俎》书版曾先后归属于寒松堂和古松堂,但孰先孰后,不得而知。《汲古阁刻板存亡考》题:板现存扬州商人家,久不印出。
 

       松陵集十卷,(明)毛晋编。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三部,其一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另外两部为重印本,一为寒松堂印本,一为因树楼印本。寒松堂印本内封镌“汲古阁正本松陵集吴门寒松堂藏版”;因树楼印本内封右上镌“毛氏原本”,左下镌“因树楼藏板”。与原本相较,寒松堂本目录第一页B面原本“谢”字断裂处,因树楼本已修补;目录“九”第二行“蓑”字原本草字头下点和横均无,因树楼本已重新补刻完整。据此可知此书版当先流散至寒松堂处,后归属因树楼。《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未提及。
 

       唐人选唐詩八种二十三卷,(明)毛晋编。明崇祯元年毛氏汲古阁刻清乾隆年席氏嘉會堂重印本,书名页左下题“嘉会堂藏板”,与明崇祯间汲古阁正本完全相同。嘉会堂是清康熙间常熟人席永恂兄弟的室名。《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未提及。
 

       苏米志林三卷,(明)毛晋辑。此本前有書牌頁,題“琴川毛氏原本,苏米志林,文粹堂藏版”。与毛氏原刻本比对,版式行款均同,个别页系重刻。故定为明天启五年毛氏绿君亭刻清文粹堂重修本。《汲古阁刻板存亡考》题:板存苏州蒋氏。
 

       3 毛氏汲古阁刻本价值考述
 

       长期以来,毛刻本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毁多于誉。诚然,毛晋在刻书过程中确有不少疏漏之处,例如《放翁逸稿》中混有李纲、邓肃等人的作品;《宋名家词》中也有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但就整体而言,瑕不掩瑜,毛晋对古代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不少古籍仅赖毛本得以流传至今。例如李善《文选注》自南宋以来多与五臣注合刊,名曰《六臣注文选》,李善注单行本极为罕传,毛本之外,更无别本;《说文解字》元无刻本,明刊仅毛刻一种。另外,不少古籍的毛刻本也是传世惟一的全本。例如明陈继儒刻《春渚纪闻》仅有前五卷,而毛晋《津逮秘书》本补其脱遗,始成完书;明《稗海》本《齐东野语》删去此书大半,与《癸辛杂识》合为一书,毛晋得旧本重刻,乃成完本。如此种种,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汲古阁刻本的珍贵价值已被相当一部分人所认同,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已榜上有名,而近日公布的《第一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中也有30余部汲古阁刻本入选。现遴选3种,以飨读者。
 

       (1)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撰,(南唐)徐铉校定,清初毛氏汲古阁刻初印本,宋小濂题识。本书卷前钤有“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安乐堂藏书印”。明善堂和安乐堂均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宗室允祥及其子弘晓的藏书室。是书錦函黄绫书皮,装帧精良,书根下墨笔题名:“汲古阁初印仿宋大字本说文解字”。卷首扉页粘有涵芬楼长方稿纸两叶,写有“汲古说文为初印本,殊不易得,宋本残叶中颇有异同。借去一观,校毕即奉缴”等。再次有民国十二年宋小濂识语。宋小濂为清末民国年间吉林省著名学者,与成多禄、徐鼐霖并称“吉林三杰”。卷尾有癸亥中秋崇彝识语,云“说文解字自宋分大小字二本,此毛氏汲古阁精摹宋大字本最初印本”,又“癸亥夏聚珍书坊得此见示,喜其完美而斥望之奢也———为宋君铁梅所获———铁翁宝此,终世传书。”另钤有“崇彝信记”、“奭盦”印记。是书流传稀少,刻印精良,加之经皇家宗室明善堂收藏,民国学者宋小濂、崇彝题识,更增加了其版本价值。湖南图书馆藏同版本说文解字(非初印本)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乐府诗集一百卷目録二卷,(宋)郭茂倩辑,明崇祯十二年毛氏汲古阁刻本(汲晋本);乐府诗集一百卷目録二卷,(宋)郭茂倩辑,明崇祯十二年毛氏汲古阁刻康熙毛扆重修本(汲扆本)。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汲晋本”和“汲扆本”。“汲晋本”每卷首页和末页的书口上均镌“汲古阁毛氏正本”,卷末镌有“东吴毛晋订正”字一行,书后有未署年毛晋跋,云“大宗伯钱师荣木楼所藏宋刻,手自校正,九月而告成。”钤有“吴氏家藏”、“筠清館”、“乐胥所藏”。《中国古籍版刻词典》著录“筠清館”为清嘉庆年间吴荣光的室号。吴荣光为嘉庆四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汲晋本”,流传甚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仅收录三部,分别是南京图书馆藏陆贻典校丁丙题跋本,上海图书馆藏劳权题跋本和公文纸印本。其版本价值不言而喻,但就其内容而言,“汲晋本”错字较多。康熙年间,毛扆将校订中发现的错误,在“汲晋本”原版上加以修改,重新印行,形成了“汲扆本”,并一直被学界所重视。乾隆年间,被采入宫廷,成为抄写四库荟要、四库全书的底本。
 

       (3)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是书《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仅收录两种,其一为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明刻本,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藏苏州市图书馆。今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六至第七册;其二为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八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辽宁省图书馆独家收藏。今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九册。李贽是明朝末年一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九正易因》是其晚年研究《周易》的著作,对于深入研究李贽晚年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较之苏州图书馆藏本,辽宁省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本《九正易因》又有其独有的内容,即在该刻本中,增入了张慎言、王崇铭的易说。王崇铭,明时举人,清初知永年县,提户部主事,历郎中,出知处州府,以抚寇功晋福建运使。张慎言(1577-1645),字金铭,号藐山,山西阳城屯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该本在《九正易因序》与《读易要语》之间,增入序言一则。其序盛赞“孔子穷理至韦编三绝,而犹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则《易》又诚寡过之书也。”“《易》诚寡过之书”的议论,既是王崇铭的易学观,亦可以概括《九正易因》之思想取向。该本在《读易要语》后有“阳城张慎言订”之文字,另外还增入了张慎言之《易》说。这些《易》说,不仅能阐发李贽《九正易因》之意蕴,而且为研究张慎言的易学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康尔琴)
 
参考文献:
1.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郑德懋.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清抄本)
3.肖满省,张慎言.王崇铭易学思想史料的新发现———汲古阁本九正易因之独特价值.运城学院学报,2009(4)
4.曹之.毛晋刻书功过谈.出版科学,2001(2)
5.潘天祯.汲古阁本说文解字的刊印源流.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2)
6.尚丽新.汲古阁刊刻乐府诗集源流.中国诗学第九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杨廷福.清人室名别号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