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刀走龙蛇 书香致远
刀走龙蛇 书香致远
李国平正在刻制的《清乾隆大藏经卷首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7月23日,南平市建阳区召开建本研究保护研讨会,与会者热烈交流如何让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并走向大众。会上,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李国平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仿刻作品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翻开历史,以建本为代表的福建刻本,是我国宋代以来最重要的古籍图书品种之一。如今,面对亟待保护的传统手艺,建阳的建本匠人们正在思考如何通过创新与衍生,让建本文化焕发更强的活力。
重拾遗落的文化珍宝
建阳的雕版印刷业始于五代,其中,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当时,闽北文教兴盛,民间文化教育氛围浓厚。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与内涵。南宋时闽学兴盛,也促进了建阳印刷业的进一步发展。
及至明代,仅在书坊一地,有名可考的书坊达三百余家。那时,建阳刻印的通俗讲史小说、农桑医算类书籍畅销全国,刻印量达全国“十之五六”。
“建本分官刻、私刻和坊刻,其中又以私刻、坊刻为主,受市场经济的驱动明显。”李国平解释道,“坊间的书商们为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在书本刻印、排版方面都进行创新。”
比如,建本首开先河,将正文与注疏刻在一起,大字刻正文,下刻小字为注释,往往分两小行与正文大字平行,上下对照方便阅读;还首创上图下文形式的书籍,又叫“全相”,即书中绘有人物绣像,与现代的连环画相似。为抢占市场,书商们还编印符合大众口味的图书。
李国平进行建本雕刻。受访者供图
建本刻书除经史子集丛五部俱备外,童蒙读物、农书、医书等日用杂书也很多,特别是明代通俗小说刊刻蔚然成风。建本的行销天下,对中国汉文化、民间文艺、儒家经典、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清代之后,由于兵灾和文字狱的打击,加上闽北相对闭塞的地理条件及经济文化逐步落后的影响,建阳书坊雕版印刷业迅速凋零。清末时仅有少数书院(祠堂)刻印一些族谱、家传书籍等。现藏于建阳区麻沙镇文化站的《天台山五佛菩萨真经》是有据可考的最迟的建本雕版,制作于1949年。
时光流逝,建本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传人难觅。幸运的是,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以建本为核心的福建传统印刷文化保护工作逐渐展开,在地方政府和建本爱好者的不断推动下,建本“融合发展”脚步也逐渐加快。2005年10月,“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列入福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建本文化研究会、建本协会相继成立,并陆续评选出12名省市级传承人。
孜孜不倦的建本匠人
54岁的李国平,初中毕业即与木雕结缘。2015年,他被评选为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南平市级传承人。当时,会刻制雕版的匠人寥寥无几,但李国平没有故步自封,为了更好地恢复和保护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他主动研究学习最传统的建本雕刻技艺。
建本制作包含裁版、誊写、描画、校对、刻版、备纸、调墨、刷印、装帧等多道工序,其工艺的核心是雕版。
李国平为麻沙中心小学刻制的建本雕版教材。受访者供图
“为了学习传统,我四处收集购置散落在民间的古书古版。”李国平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有清代活字印刷雕版2套,不同朝代的古籍雕版逾200片。通过这些真材“史”料的研究,有木雕基础的李国平很快就基本掌握了古法,并探索雕刻了一批仿古作品,受到业内认可。
“建本雕刻的讲究,从一块粗坯的选择开始。”李国平说,建本字体大多娟秀清丽,必须选用木质细腻的梨木、枣木、银杏木,以承载细小的笔画或线条。为了让木头不生虫、腐蚀,还需对粗坯进行蒸煮、晾晒、压平等数道工序。制作粗坯便需要近半年。
雕刻更是精细活。眼下,李国平正在创作一幅“大藏经”建本雕版的仿刻作品,图案精细到1毫米内有4根线条。“目前最精准的机刻刀具,仅能做到每毫米2条线。因此,传统建本的雕版不是机刻能替代的。”运刀时,李国平每一下都要凝神屏气,力保不出任何差错。长年耗费精神的创作,已让他患上腰疾。
对于建本匠人来说,技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刀锋之韵。古时候,技术最高超的工匠可以直接在雕版上刻反字,但这项绝技已经失传。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上过胶的木板,将写好的文字及图案内容反贴于木板之上。用平头棕刷,刷平纸张表面并压实、风干。为了将内容字体凸显,再用菜油涂于纸张表面,使过油的宣纸更加透明,字迹更加清楚,进而进行雕刻。但李国平观察后发现,这样的方法遇到文字复杂或字体小的情况,墨迹容易模糊,刻出的线条不够干脆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遍寻古籍,还拜访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总结出了更为妥善的方法。
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由于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相当繁杂,要求高、制作时间长,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真正从事该项目的人群不多。”谈及建本的发展瓶颈,建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辉耀如是说。
在7月23日召开的建阳区建本研究保护研讨会上,参会人员共同研究欣赏传承人带来的建本作品。邓雪 摄
为了推广传承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地方政府与非遗传承人、建本爱好者们都在探索努力。黄辉耀认为:“建本需要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互通有无,开发新型项目,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建本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我认为它在文创市场拥有很大的前景。”前不久,李国平将经典建本雕版作品放大仿刻,为友人设计了一幅雕版家居装饰,一些会所、茶馆知悉后也向他下了订单。尝到甜头的李国平,眼下正在筹备将建本雕版元素的家居装饰产业化。他认为,建本所传达出的中华文化内蕴,与正在兴起的新中式家装理念不谋而合。
据建阳建本协会会长余贤伟介绍,其他传承人也在寻找传播建本文化的方式。比如,郑建斌、夏仔勇师徒俩把建本雕刻和建盏烧制技艺结合,制作建窑陶瓷印章;余国联把雕版印刷技艺与篆刻技艺、书法结合,创作新的建本作品……这些文创产品正在通过各路直播推向市场。
此外,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建本文化走进校园。“传统文化真正要做到传承有序,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除了在建本文化工作室带徒弟,李国平也常去校园传艺。他以建本雕版的形式,为建阳区实验小学制作了朱熹《小学》书,还为麻沙中心小学设计了建本课程,并刻印了一部建本雕版教材。从粗浅的拓印到雕刻实操,越来越多的孩子既认识了引以为豪的乡土文化,也培养着动手能力。
当下,建阳区已将建本文化纳入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以期形成特色产业。在建阳建本展览馆、书坊雕版印刷文化陈列馆,全国各地的建本爱好者和有识之士慕名前来,体验和传播建本的文化魅力。余贤伟相信,建本的传承发展定会有更多可能。(陈艳)
来源:东南网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