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报刊

发掘藏书印资源 拓宽古籍整理视野

 

\
 

       钤印于书是中国古代藏书的特色传统,其贯穿于古籍生成、流播、收藏与传承过程中并绵延至今。

 

       多学科互动

       藏书印整理的学术价值

 

       藏书印是以印章为载体的特殊文献类型,是印章艺术与古籍鉴藏相结合的产物,内容涉及文献刊印、传抄、鉴藏、传承和人物生平事迹等史料,形式则包含篆刻和古文字的资料价值。藏书印的实物大都随历史变迁而消亡,但其印迹却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存世古籍当中,是未经全面发掘的宝贵学术资源。

 

       从权属上看,藏书印可分为私人印和机构印。私人印是藏书印的主体,印证了古今各阶层文人雅士在历代典籍撰著、抄刻、鉴藏和传承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私家藏书的史料;机构印是历代藏书机构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机构的产生、演变、更替和消亡的历史,是探寻藏书机构变迁的线索。

 

       从功能上看,藏书印可分为收藏印、题跋印和出版印。收藏印是古籍在流通过程中,用以标识书籍权属及收藏功能而钤盖的印章;题跋印是古籍题跋落款时,用以标识题跋撰著权而钤盖的印章;出版印是古籍刻印成书后,用以揭示古籍刻印、流通、版权、版本和纲目等出版信息而钤盖的印章。三者为研究古籍鉴藏和出版提供了丰富材料。

 

       古籍藏书印的整理开发有利于弘扬藏书文化、篆刻文化和汉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宣传古籍保护、促进阅读推广、培育藏书品味具有导向作用,能为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篆刻学、文字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提供新材料和新视域,推动学术创新。

 

       资源盘活

       藏书印整理的破冰之举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海内外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的繁荣,各类古籍图录和影印古籍丛书陆续出版,各种古籍图像及全文数据库相继建立开放,古籍藏书印资源随之不断公布,但专题整理开发却相对滞后。总体而言,古籍藏书印的发掘整理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藏书印资源尚未得到系统整理、科学揭示及合理开发,是古籍整理研究的冷门领域和薄弱环节。

 

       藏书印的搜集在时空上存在局限,材料搜集范围有限,整理规模较小;藏书印的刊布成果数量稀少,种类单一,质量参差不齐;藏书印的数字化开发较为落后,缺乏大型专题数据库,未形成藏书印的专门元数据标准及著录规范,未建立著录、共享和检索功能较为完善的数据开发平台;藏书印的研究群体较小,研究文献零散,研究视野较窄,缺乏从学科交叉角度就其文献形态、篆刻形态、文字形态等开展研究。

 

       藏书印整理研究要突破冷门标签的束缚,一方面要在材料搜集范围和规模上不断拓展并实现资源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上有所作为,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藏书印的整理是构建钤印文献学和钤印文字学的基础,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发掘藏书印在篆刻形态、文字形态、语言形态上蕴含的学术价值。突破以往单纯从文献学和版本学角度对古籍藏书印进行研究的局限,综合运用篆刻学、文字学、语法学和词汇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藏书印进行交叉研究,不断拓宽研究视域,形成多方位的研究格局,深入发掘古籍藏书印的多重学术价值。

 

       印文释读

       藏书印整理的基础工作

 

       藏书印整理的前提和关键是印文释读。完整的印文释读包括文字辨识、印文解读、印主考证、次序判定等四个环节。

 

       就文字辨识而言,篆刻大多使用古文字,入印后字形又产生各种艺术变化,加之古代篆刻缺乏用字规范,经由历代不断创造和累积,形成了印章中大量的生僻字、异体字和艺术字,造成辨识困难。就印文解读而言,印面文字排列顺序与实际语言顺序有时并非一致,甚或杂乱无章,不熟悉印文读法会影响释读。就印主考证而言,印文能否辨识、印文记录信息的多少及与印主身份的相关性,共同决定了印主考证的结果。就钤印次序判定而言,尤其对于多位藏家先后钤盖大量印章的情况,需综合考虑印主时代、人物关系、钤印规则和钤印位置等因素进行繁复推断考证才能厘清。

 

       因此,印章释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就对从事藏书印整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一定要求,需要对文献学、文字学、篆刻学等学科知识,进行不断积累并融会贯通。我国存世古籍浩如烟海,其中藏书印资源极其丰富,整理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国家各级古籍保护中心应关注并重视藏书印的释读及著录工作,可将其纳入古籍普查培训和研修课程,聘请文字学、篆刻学、文献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就古籍藏书印的释读与著录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古籍普查人员的释读能力,为全面推进藏书印资源的开发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数字开发

       藏书印整理的有效途径

 

       建设数据库是开发利用藏书印资源的有效途径,旨在全面实现藏书印整理研究的数字化。针对我国存世古籍中的钤印资源进行调查搜集,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释读、考证和知识发掘,将文献形态的藏书印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构建以藏书印为主题,涉及人物机构、古籍目录、版本书影、篆刻字形、印文语汇等相关资料,涵盖历史文献、版本目录、语言文字、书法篆刻等学科语料和知识在内的综合性资源库与工具库。这可为钤印文献学、钤印文字学等交叉学科的开拓,提供研究方向的引导及语料支撑,逐步将藏书印整理研究提升为古籍整理学科的一个专题。

 

       藏书印数字化整理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及著录规则的制定。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印章元数据标准,需要针对藏书印资源的属性和特征进行专门设计。藏书印属于印章的一大类型,既与人物关联,又同文献联系,应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属性特征确立元数据的元素及修饰词,进行资源描述和揭示。就印章属性而言,应涉及印图、释文、分类、语种、字体、阴阳、颜色、行数、字数、形状、边栏、界格、尺寸、材质、边款等元素的描述;就人物权属而言,应涉及印主和印人的姓名、时代、国别、地区、传略等元素的描述;就文献特征而言,应涉及题名、版本、书影、收藏者等元素的描述。从而形成对藏书印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描述,为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材料。

 

       藏书印数据库是一个包含印章数据、人物数据、书目数据在内的综合性资源库,检索功能上既要实现对印章自身属性信息的复杂检索,又要实现对人物信息和文献信息的关联检索,从而实现对藏书印资源的全面、精准和高效利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珍贵古籍图录所刊藏书印资源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0BTQ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图书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