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制《全唐诗》刻本
为何出在江苏扬州
“但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当年,隋炀帝杨广曾如此形象地描述扬州。
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人文积淀,成就了江苏扬州博大精深、南北兼容、雅俗共生、刚柔相济的文化特点。
新近出版的《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对扬州自先秦至今的文化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
书中第十五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扬州的雕版印刷。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发祥地,清代为全国刻书中心之一。唐诗收录集大成者、康熙御制《全唐诗》刻本,正是在扬州诞生。
一部“唐诗宝典”,康熙帝郑重交予曹寅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至苏州,三月十九日(阴历,以下所用日期均为阴历)发布上谕,命江宁织造曹寅刊刻《全唐诗》,并指定翰林彭定求、沈三曾等人校对。
康熙此举,并非仅仅因为他本人的喜好,而是在实施一项推动文化高潮的重要举措。可以为证的是,此前一天,他已命江宁巡抚宋荦刻《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此后,他又命曹寅刻《佩文韵府》等。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历经唐末战乱,传至宋、元、明,唐诗散佚甚多。明末清初文坛领袖、苏州常熟钱谦益曾竭力收辑唐诗,试图“集成唐人一代之诗”,可惜壮志未酬。清初季振宜据其旧稿重编增辑,编成《唐诗》717卷,遗憾未等付梓,季振宜便离世了。书稿后转入内府。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十九日,康熙在发布上谕的同时,也将这部由钱谦益、季振宜合力纂成的《唐诗》交给了他钦定的刊刻主持人曹寅(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雪樵,满洲正白旗包衣,能作诗,喜作剧曲,又好藏书,自称有“聚书之癖”。
之所以钦定曹寅,固然有曹寅与康熙帝关系特殊(曹寅的母亲是康熙帝乳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曹寅自身的文化素养很高。另外,也与曹寅的职务有关。曹寅本职是江宁织造,官署在今江苏南京;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又被任命兼职两淮巡盐御史,官署在今江苏扬州仪征。
刊刻《全唐诗》,除了曹寅和彭定求等翰林一类钦定人员,还需要一批校勘和办理实务的人员,需要大量书写人员、刻印工匠,更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扬州的雕版印刷早在宋代就已经十分繁荣,文员和工匠人才充足,并且两淮“盐羡”的收入十分可观,可以为刊刻提供经费。
刻印《全唐诗》之事,交给曹寅十分相宜。
扬州诗局,为刊刻《全唐诗》而生
曹寅接旨后,即在扬州筹建校刊机构,于当年(1705年)五月正式成立扬州诗局,择定在天宁寺开局。
天宇寺历史悠久,是清初扬州八大刹之首。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南巡都曾驾幸。曹寅选择此地,是经过周密考察后的结果,此地不但寺宇宽敞,利于大规模开展编校刻印工作,而且皇帝多次来过,容易引起关注。
从此,天宁寺里的书香文气更盛。以季本《唐诗》为底本,对照明代浙江海盐胡震亨《唐音统签》,搜集择取存世唐诗,一部全新气象《全唐诗》的编纂刊刻工作开始了。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十五日前,主要抓准备工作,翰林编校分工,拟定凡例,训练缮写刻样人员。在得到玄烨硃批“凡例甚好”以后,正式进行编校写刻。十月二十二日,刻完“唐太宗及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四家”诗,作为样本,玄烨审定,“改过发回”,再正式印刷。
曹寅非常重视《全唐书》的刊刻,对书写的要求尤其严格。为保证整部书的书写风格一致,在刊刻之前,他精挑细选笔记相近的人,命他们以一家为模本认真练习,等到笔迹几乎完全一样,再开始《全唐诗》的缮写。《全唐诗》字体参用唐代欧阳询、元代赵孟頫的笔迹,九百卷前后字体几近一致,写得一笔不苟,是清代雕版史上的杰作与典范。经过前期准备,十月下旬开始大规模正式刻印。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一日,曹寅奏“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对错字毕,即可全本进呈”,并提出“敬求御制诗序”。玄烨硃批“刻的书甚好”。九月底,完成《全唐诗》。十月一日,装潢成帙,进呈御览。
康熙于四十六年(1707年)四月十六日,写成《御制全唐诗序》,令补刻冠卷首。
近五万首,汇聚“唐三百年诗人之精华”
在《御制全唐诗序》中,康熙对唐诗的艺术成就进行高度评价:“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此外,还说明御制《全唐诗》的原因:“自昔唐人选唐诗,有殷璠、元结、令狐楚、姚合数家,卷帙未为详备。至宋初撰辑英华,收录唐篇什极盛,然诗以类从,仍多脱漏,未成一代巨观。”故“朕兹发内府所有《全唐诗》,命诸词臣合《唐音统鉴》诸编,参互校勘补缺遗。”
他不无骄傲地宣布,仅两年左右,一部“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唐三百年诗人之精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的《全唐诗》问世了。
《全唐诗》在扬州刊刻的成功,使得扬州诗局声名卓著。康熙曾组织重臣编写一部大型类书《佩文韵府》,已由武英殿刻行。康熙为宣扬文治之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命曹寅等人在扬州刊刻《佩文韵府》。开刻之初,诸事繁杂,曹寅不辞劳苦,筹划奔波,当年七月在扬州料理书局刻工诸事,感受风寒,竟赍志以殁,这也成就了曹寅与扬州的文化情缘。
《全唐诗》书版共印九十六套,现存五十一套,其中两套残本,目前仍然是搜罗最全备、篇幅最巨大、研究唐人诗歌最重要的唐诗总集,而且时至今日除纸质微黄外,字迹墨色与三百年前无异。
《全唐诗》也以它特别的方式对生产它的古城扬州予以馈赠——书中收录了唐代158位诗人吟咏扬州的诗作435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徐凝《忆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等诗皆在其中。
扬州籍诗人张若虚那首被赞为“孤篇横绝”“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也被收入书中,并因此得以广泛流传。(记者白雁)
来源:现代快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